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把握与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一)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与核心价值取向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她就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之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和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改革、建设、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改革、建设、发展的实践主体是人民,改革、建设、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检验改革、建设、发展的标准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是早已确定的,为什么在今天还要特别提出和强调以人为本呢?这是因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必须看到,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积累和显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仅从价值取向方面来看,例如发展为了什么,是为了经济指标的上升还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使谁受益,是只使一部分人受益还是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受益?此类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以人为本正是我们党针对这些问题而作出的集中、明确、科学的回答。
(二)“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这个大局的本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首先,以人为本从本质上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么样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等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和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以人为本从本质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么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指明了社会和谐的核心内涵是人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和谐,也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以人为本不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而且揭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本质与核心。如前所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核心价值取向,那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理所当然地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党的理论创新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党的伟大实践,共同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都是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目标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要求。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人,社会将不成为社会。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凸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要求。
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指全体社会成员的个体,又指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人民),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就个体而言,每个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利都应在发展中得到尊重和保护;就整体而言,人民始终是社会的主体和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始终是以占人的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
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指出以人为本具有三层基本涵义:(1)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2)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本身,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价值意义。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说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3)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实践中,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并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从上述含义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结合我们现阶段的国情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党取得政权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巩固执政地位同样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性活动。
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重整体不重个体,也不是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同发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阐述的“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所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清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更要从实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
(一)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争取获得人民群众最大支持。我们的改革与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出自最广大人民的需要与意愿。该改什么,不该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怎样改,最终应由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事物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决定。选择决定的根本方式,就是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
(二)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党所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所从事的是最大多数人的事业,没有最大多数人的参与推动是不行的。参与推动的根本前提是人民群众的认可赞同,而不是运用强制的行政权力。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拥护,是一种建立在相互认同、彼此信赖基础上的互动关系。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割裂的两个不同问题。
(三)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各种改革,正是为了消除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制约人们平等发展、影响人们聪明才智发挥的种种消极因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致的,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把以人为本落实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落实到贯彻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普通干部的思想行动中,落实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四)要重视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与肯定。坚持以人为本并不是简单承认人的存在,而是要把握人的主体本质。贯彻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使以人为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普遍的体现,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事实。
(五)要重视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人作为人格主体的一个根本内涵,就在于人是创造价值的。从更普遍范围讲,人积极地创造价值决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能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一个人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所作的贡献和服务,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就是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经济、社会的整个运行与发展,始终围绕人来展开,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在依靠人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公正、有尊严地参与社会实践,支配他们的劳动成果,摒弃资本主义社会使劳动和劳动成果的获得相分离的状况,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达到人与物的统一,真正体现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六)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解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放弃对待自然的异化方式。因为以马克思的观点来看,自然既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和艺术的对象,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只有真正地放弃对待自然的不良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与和谐,也才能最终实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