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来临,流感、肺炎、哮喘、脑血管病……当这些爱凑热闹的顽疾逐个赶来报到时,你是否在盘算着为冬季健康启动新的储蓄计划?专家告诫: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定期零存”的好习惯,就能在来年获取一笔笔大额的健康收益——
A
储蓄计划 :
给脑血管穿上“防弹衣”
气温变化似乎偏爱与脑血管作对。随着气候逐渐转冷,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症状便会“纷至沓来”。仔细探究,不难找到其中的缘由。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便会产生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寒冷还会引起血管痉挛,这就会使各种脑血管病趁势发作。
防寒保暖最重要
防寒保暖要把握时间原则,千万不可因所谓的“暖冬”就掉以轻心。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多饮温开水,晨练前或睡觉前饮温水一杯,便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减少疾病发生。
莫低估一过性危机
不仅需要科学饮食,饮食清淡,同时也要注意增加维生素、粗纤维的摄入,适当早起并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如出现头痛、头昏、麻木、无力、言语含糊等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此外,应注意发作一过性症状(如:短暂的脑缺血症状等),这也许是早期脑血管病的症状,不可轻视。
B
储蓄计划 :
清除呼吸系统顽固“死角”
冬至过后,与呼吸系统有关的顽疾便会隐隐作祟,伺机发动进攻。气温降低,空气干燥,加上暖气的使用,这些因素都会使人的鼻黏膜和呼吸道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下降。感冒、流感、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犹如一个个被忽视的健康“死角”。让我们来为这些“死角”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吧。
巧躲“老慢支”
对慢性支气管炎要采取防治并重的措施。首先应去除致病因素,禁烟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此外,还要为机体和呼吸道的防御免疫功能多加筹码。比如在冬季坚持户外锻炼如散步、骑车、打太极拳。遇有感冒流行时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剧场等以防交叉感染。长期伴有缺氧的患者,可进行家庭氧疗,比如在家中自备氧疗设施,坚持吸氧以减小由缺氧造成的重要器官损伤。
随身带药物
支气管哮喘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个显著的警示,那就是夜咳增多。如果能及早留意这一预警信号,就能在第一时间避开哮喘困扰。此外,冬季哮喘的防治还要在一些细节上下工夫,比如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勤换床单、勤晒棉被,尽量不要在家里养宠物。同时,建议有长期哮喘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一旦哮喘发作时,正确吸入后可在数分钟起效。不过,需注意的是,如果短期内自行用药后哮喘仍持续不好转,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C
储蓄计划 :
阻截诱因,守住血糖“防线”
为什么血糖容易在冬天升高呢?据专家介绍,气温的降低会刺激交感神经,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于是便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再者,天冷后运动量减少,且人们食欲增加,如不注意控制进食的总量和种类,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冬季应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注意监测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目的。
皮肤不适非小事
糖尿病患者在气温低且气候干燥的冬季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尽管不少人全身上下被抓成了“片片红”,却仍无法止痒。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季洗澡水的温度不能过高,控制在40℃左右即可,同时,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尽量用弱碱性或中性的香皂、沐浴露等,浴后全身应涂抹润肤乳,保持皮肤湿润。
此外,由于冬季饮水量减少,尿液冲刷尿道以保持泌尿道清洁的作用减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增多,这一点对于女性尤为突出。因此,冬季糖尿病患者应有意识地保证每日摄水量达到2000毫升左右,另外,要做好个人清洁。
泡脚不当反添乱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病变,可使痛觉纤维受损,对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温度损伤感觉迟钝或消失。因此,冬季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及用热水袋保暖时,如果水温过高,糖尿病病人极易被烫伤。
另外,糖尿病患者下肢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或可使血管出现节段性阻塞,尤其以腘窝以下的动脉尤为严重;再加上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足部缺血,而足部烫伤后不易痊愈,进一步发展会溃烂、感染,甚至足部坏死,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足。冬季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每晚用 45℃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②穿柔软厚实的鞋袜,以防被异物损伤。③如有脚癣、甲沟炎等应到医院治疗,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并发感染。 (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