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赶着岁月走四方
我和搭档当“奶爸”
水云居图 (国画)
我为洛阳桥流过汗
洛阳网广告
思路花语
人间真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岁月留痕
我为洛阳桥流过汗
张才选
  洛阳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市在洛河城区段建设的第一座大桥。

  每当我走在这座桥上,会不由放慢脚步,如烟的往事,便在眼前浮现。当年建桥时,我曾三次参加过义务劳动。

  1955年,我正在洛阳八中读书,学校组织师生到洛阳桥建设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建桥,是当务之急,是一项优先保证的重大工程。谁能为此添把土、搬块砖、抬筐沙,都会感到自豪。

  我们的任务是铺垫引桥的路。我们两个同学抬一个筐,从百米外的地方挖土,挥锨装筐,快如闪电,几分钟就是一满筐。抬土时,我们一路小跑,你追我赶,争分夺秒,任凭满脸的汗珠急如雨下。

  我环顾四周,真是沸腾的工地。那时,根本没有大小机械设备,全靠人力。几个人联手拉绳打夯,高高抛起,重重落地,一夯紧接一夯,粗犷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人们跑着扛沙,跑着背灰,跑着抬石子,连拿工具、送辅件的,也都是奔跑着。乍看,酷像一场特殊的群众比武,大家在与时间赛跑。

  中午,大家就地而坐,乐呵呵地啃着自带的干粮,喝几口附近农民送来的开水。有人还扯着嗓子,高唱革命歌曲,以鼓舞士气。没过一阵儿,大家又抖擞精神,一直干到太阳落山。

  建桥的各路大军,硬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着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勇创奇迹的志气,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便使一座宽敞的大桥飞架洛河,横跨南北两岸,被命名为“洛阳桥”。从此,洛阳人结束了靠船摆渡的历史。

  这真是:一桥飞架两岸通,城乡相融业好兴,万众振臂齐欢呼,感谢政府为人民。

  从此,这座桥被称为洛阳南北的交通咽喉,汽车、马车、架子车、三轮车和行人穿梭如织,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巨流。

  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市委、市政府把握时机,乘势挺进,在洛河上,又兴建了牡丹桥、王城大桥、瀛洲大桥等,曾赢得世人赞誉的洛阳桥,如今,已成为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慢车道桥。

  这正是洛阳经济蓬勃发展、科技高歌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们的伟大祖国、我们的神州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为祖国加油!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