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陈梦华和她的同学们的牵挂,上周一个深秋的早上,我们和志愿者一起赶赴嵩县白河乡。
白河,地处我市嵩县、栾川和南阳的西峡、内乡、南召5县交界处的深山中,距离嵩县县城80多公里,是我市最南端的一个乡。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白河乡中,见到了信中提到的那一群渴望读书的孩子……
“可想去书店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14岁的张艺凡在白河乡中读初三。当我问起她最想看什么书时,这个有些害羞的女孩低下头小声说:“《红楼梦》。”
我问她是否曾经有过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时,女孩的头垂得更低了,摇着头说:“可想看,但没敢问父母要钱买,可想去书店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和她在同一个班级读书的张艺蓬,他的父母也是农民,他说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没看过什么课外读物,班里偶尔会传看一本《读者》等杂志,因为要看的人太多,也只能是匆匆翻上几页。他说自己最想看一本完整的《莫泊桑小说选》,因为课本上学过从莫泊桑小说中节选的《项链》。
该校副校长陈贵飞告诉我们,在白河乡中,几乎99%的学生都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多数学生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更没有进过书店。
狭小的图书室 发黄的旧书
在图书管理员张建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图书室,确切地说,这里并不是个图书室,而是个“藏书阁”。
走进这间大约5平方米的小屋,一种旧书的腐朽味扑面而来,仔细翻阅,我们发现一些书的出版时间甚至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指着一本本发黄的旧书,张老师感叹道,学校现有学生720人,存书量是2168册,生均3册,与国家规定的生均16册还有很大差距。即便如此,这些书的质量也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书籍陈旧、内容落后,很多书是为了应付检查四处搜罗而来,有教材,有过期杂志……
问大家是否常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陈梦华和她的伙伴们都笑了:“书都可老了,好多还是旧教材,读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
在学校内,这陈旧的图书室除应付一些检查外,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在学校之外,贫瘠的乡村文化氛围也让孩子们与他们的梦想离得越来越远。
正午时分,在白河乡的各条街道上行走,我们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家书店,没有一家音像店。学校一名任课老师说:“别说孩子们没机会看课外读物了,就是我们老师,想买本杂志什么的都得到县城去。”
“不止是白河……”
“想读书的,不止是陈梦华,也不止是白河乡中的孩子们;缺书,缺好书的,也不止是白河。”一起进山的志愿者告诉我们,通过日常的贫困调查他们发现,我市很多乡村学校图书馆(室)存书情况都不容乐观,多数图书馆(室)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书籍陈旧、或形同虚设。
对此,市教育局一名曾参与过国家两基验收工作的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我市在迎接教育部相关工作验收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图书数量已顺利通过验收,但众所周知的是图书质量并不理想。这名工作人员表示,这种现象在全国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目前各级学校教育经费紧张,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想建一个标准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就更加困难。
看着山区孩子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看着他们如饥似渴学习知识的模样,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一本好书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亲爱的读者,当您读着我们的文章,想着那一本本发黄的旧书时,您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欢迎拨打电话13837942520,说出您的感受,和我们一起关注山区孩子的读书问题。
本报记者 李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