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爱肝日”的主题是:“增强体质,爱护肝脏”。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我市乙肝预防工作成效明显,新发人群呈下降趋势,但脂肪肝、丙肝、药物型肝炎等“新问题”接踵而来。
我市乙肝新发人群减少
我国有近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省又是乙肝高发省份之一,2008年我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居全国第4位。2009年1月~10月,我省报告乙肝发病14万人,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但记者日前从市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的乙肝新发人群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朱新介绍说,从200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度提高。
朱鑫说,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为15岁以下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计划,进一步降低了我市乙肝新发人群的数量。在此次接种计划中,我市将为42万人次的适龄儿童接种102万针次的乙肝疫苗,目前,已完成了68万针次,全部接种计划,将于今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
患脂肪肝人群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患脂肪肝的人群在不断扩大。有统计显示,全国约有1/5的成年人患有脂肪肝。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郑幼伟的临床统计也表明,近两年来接受肝脏普查的市民中10%~20%存在脂肪肝问题。
郑幼伟说,诱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肥胖、嗜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在现有的病例记录中酒精性脂肪肝占到很大比例。“每次体检都会查出大量的脂肪肝患者。”郑幼伟分析说,正是这种“普及性”让很多轻度脂肪肝患者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脂肪肝不痛不痒,生活工作不受影响,根本不能称之为病。
郑幼伟指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脂肪肝不仅是病,而且极有可能逐步走向肝炎、肝硬化、肝癌,所以一旦确诊必须对症治疗。郑幼伟说,目前我市大部分脂肪肝患者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所致。人体摄入的脂肪过多,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下降,转运能力减低,活动量少,脂肪消耗少,都会造成肝脏脂肪的堆积。
郑幼伟提醒,处在脂肪肝、肝炎阶段的肝脏疾病是可以可逆性发展的,所以,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只要调节饮食结构,远离糖、油脂过剩的食物,多食纤维素、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和身体的免疫功能,脂肪肝和肝炎都有可能逆行发展为健康的肝脏。
丙肝渐成“沉默杀手”
一直以来,乙肝是国人关注的重点,但对于乙肝的兄弟“丙肝”,人们却知之甚少。数据显示,我国丙肝的发病人数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全国调查发现,全国人群的丙肝抗体阳性率水平为3.2%,推算约有患者3800万,近年全国流行病调查结果尚未正式公布,但每年法定传染疫情报告系统显示丙肝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
此外,丙肝病毒10~20年的潜伏期和尚无疫苗可预防的特点也使得其病死率极高。市感染学会主任、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国强的临床统计显示,30%~40%的丙肝患者就医时已发展到肝硬化、肝癌阶段。张国强说,丙肝和乙肝一样都是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均是输血、母婴传播和性接触,目前临床多发病例中多数都是有过输血史或手术史的病患,其中以90年代左右输过血的病人居多。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健康体检中,因检查丙肝抗体阳性或因ALT增高而得到确诊的病患也不在少数。
张国强说,虽然丙肝正在“成长”为一个可怕的“沉默杀手”,但市民对其的认知仍非常少,且就诊率非常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近年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国99%的人对丙肝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都没有正确认识,使得丙肝的就诊率只有10%。张国强建议,市民应当增强身体健康检查的意识,正确认识丙肝的严重性,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保健误区催生药物型肝炎
在张国强大夫的病例记录中,记者发现“药物型肝炎”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张国强说,这也是我市肝病传染病病患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每年都会有数十例因为滥用保健品、中草药等药品而导致的药物型肝炎。
张国强说,现代人保健和养生意识逐渐增强,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中草药无副作用的口号也“深入人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没病也喜欢用保健品强身,中草药养身。“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是药三分毒’的老话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张国强解释说,中药西药都有毒副作用,任何药物滥用都有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引发药物性肝炎,因为药物大多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吃药不当时肝脏肾脏最先受害。肝脏负责解毒,但本身也会中毒。很多人还有个错误的概念,以为肝不好就需要“补肝”,拼命吃药,结果越补越差甚至会导致药物型肝炎。
张国强提醒,可引起药物型肝炎的药物除了一些中草药外,主要还有解热镇痛抗炎药、镇静催眠药、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以及某些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物等。他建议,任何药物在使用前都应该经过医生的指导方可服用。
本报记者 连漪 通讯员 路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