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说虎,蔚然成风。但你可知晓,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朝,人们是避讳“虎”字的,即使虎年也不能说“虎”,因为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的爷爷叫李虎。李渊当上皇帝后,名不见经传的李虎就摇身一变成了“先帝”。囿于“为尊者讳”之古训,“虎”字自然被全国上下所避讳,因此唐朝人见老虎不敢叫虎,而改称“大虫”或以“武”、“猛兽”代表,“大虫”一词便是在唐朝产生的。
在唐朝,不仅老虎要改名,“犯忌”的人名也得改,跟李世民一道打天下的有一位“虎牙将军”,唐朝建立后也乖乖改称“武牙将军”了。隋代名将韩擒虎,在唐朝修订的《隋书》中则被删去“虎”,变成韩擒了。
其他与虎有关的字眼,统统得改。譬如,成语“骑虎难下”,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晋中兴书》和《魏书》,但到了唐朝,“骑虎难下”就被改成“骑兽难下”,连杭州的虎林,也被改叫“武林”。
读者或许会问,大诗人李白在《留别广陵诸公》一诗中有“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之句,是否生性狂傲、我行我素的诗仙胆大妄为不怕“避讳”?错矣,其实李白原诗是“骑兽不敢下”,而现今流行的李白诗集是唐朝灭亡后重新编印的,时过境迁,已无须避讳了。
刘禹锡的“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等等,在当初都是用“兽”字代替“虎”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