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事儿”
“哪事儿呀?”
“不就是那事儿吗!”
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儿”到底是“哪事儿”,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想象的空间也大了。
2.“你是属什么的”
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女人的年龄不便问了,但还是很想知道,于是就迂回一下。
3.“待遇还行吧”
中国人互相攀比的心理集中反映在对别人收入的好奇心上。于是一些富于语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隐藏在关切下面,“你那儿待遇还行吧?”“你对薪酬方面还满意吗?”
4.“你是哪里人”
这句话其实很烦人,一个是中国人的籍贯特别复杂;另一个是很多人不以出身为荣,不愿时时提起。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你看我像哪里人?”然后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5.“这是我同学”
一个男人与年龄相仿的女人(但肯定不是妻子)在酒吧约会,被熟人撞见时,非常简单地介绍“这是我同学”,对方肯定不信,就算是同学也不是一般同学,于是瞎猜一番。现代的同学跟古代的表兄妹一样,很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