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立 李松战 通讯员 关玉凤
实现真学真干、福民强市目标要遵循的第二条规律,就是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靠这条规律解决强市问题。
为此,市委书记毛万春在会上明确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在全市上下继续旗帜鲜明地高举一面旗帜,就是——悠悠万事,唯科学发展为大,唯科学发展为先,唯科学发展为重,唯科学发展为本,唯科学发展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强市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市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才能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实现洛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率先发展,才能提升我市在全省、在中部地区乃至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告别粗放的传统发展模式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排在全省第一位,是郑州市的1.1倍;但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郑州市的63.6%。
市统计局最新提供的上述数字无疑让人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粗放投入实现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突出。
经济发展中只重视量的扩张而不重视质的提升,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以下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从我市产业结构看,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59.7∶31.9,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从质量效益看,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为5.8%,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经济增长结构看,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还不够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69.7%,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1%,尤其是出口仅占2.1%;从节能减排指标看,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1.28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6吨标准煤,分别居全省第10位和第15位。
此外,投资结构不优化,导致经济转型步履缓慢。上半年,我市列入国家重点监测的钢铁、铝等六个行业投资同比增长近六成;以医药制造等为主的高技术行业,投资反而下降14.7%。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这几组简单的数字,足以说明我们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市委党校学者李旭表示,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都经历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全速推进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已到了非转变不可的地步,否则进一步发展将受到更多约束。
“胡锦涛总书记7月视察洛阳时,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要求,对我市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李旭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毛万春提出,实现强市目标的路线图,概括起来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结构调整、加快投资结构调整,继续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破解土地紧缺难题、破解节能减排难题、破解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节能减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
结合市委全会提出的“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特三产,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市初步确定的“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重点阐述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首要问题——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十二五”规划(讨论稿)中提出,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合作化组织;努力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积极探索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新途径。
第二产业是我市最大的特色,更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市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将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即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建设四大战略支柱产业,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中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硅光伏及光电产业基地。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六大产业,努力培育为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即在中小轴承、摩托车、能源电力、玻璃、耐火材料、陶瓷、水泥、纺织等传统产业中,自觉转型升级,逐步培育中高端竞争力。“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决改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李跃民表示,“具体来说,就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在服务业发展方面,重点围绕“特”字做文章。发挥洛阳工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城镇化推进,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丰厚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围绕一产,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等特色服务业。
市委党校学者李旭认为,各级、各部门及各类经济主体,都要切实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科学发展”为“我要科学发展”,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指导经济活动的自觉行为。只有始终坚持“唯科学发展为大、为先、为重”,在加快三个调整、强化两个重点、破解三个难题方面有更大突破,才能走出一条洛阳特色的强市之路,从而圆满实现福民强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