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真学真干 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继承中提升
提升中传承
以干明志 以干生威 以干励德
“福民强市”凸显了对 洛阳市情的准确把握
用信息产业来撬动 洛阳产业结构的调整
公益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用信息产业来撬动 洛阳产业结构的调整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席升阳
  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讲话中对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给出了一个路径图,概括起来就是:加快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调整,把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和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市场要素结合起来,破解土地紧缺、破解节能减排和破解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显然,毛万春书记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放在了路径的起点之上,这个选择,实际上说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地位:产业结构是纲,纲举目张。

  一、洛阳的产业结构分析

  首先,不少企业面临着“天花板现象”的困扰。“天花板现象”是指当一种发展方式把它的发展潜力消耗殆尽时,它将在一定的水平上徘徊,难以突破其限制发展的极限。深入几个传统的龙头企业进行考量,会发现他们的产值增加主要靠产品量的扩张。

  其次,偏重型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惯性仍很强大。200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2.3%,远不如新乡(新乡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当地工业增加值9.8%)。而且,这种产业结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代价太大,2009年洛阳万元GDP能耗为1.281吨标煤,全国为1.077吨标煤,河南省为1.158吨标煤。

  第三,代表知识经济的信息产业还在襁褓之中。比较一下洛阳与郑州所拥有的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的数据,洛阳总数为7家,而郑州则有40家,是我们的5倍之多。洛阳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基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需求很大,任务艰巨,这是郑州无法相比的。可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类的企业数目,郑州46家,洛阳34家,比我们高出1/4。洛阳如此庞大的传统型的第二产业,仅仅靠这7家电子信息技术类的企业和34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类的企业来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换代,实在是所缺甚大,更何况,这41家企业的客户目标市场并非全在洛阳。

  二、用信息产业来撬动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信息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产业感应度与带动度都很高的产业。近50年来,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源自信息技术创新所引发的制造技术的进步。信息产业的这种高增值性,使发达国家不惜耗费巨资进行垄断性开发,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在迅速提升。

  第二,发展洛阳的信息产业必须有一个支点,即软件业的先行。软件研发的物力投入,将大大小于传统业产品。但是,一旦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并收回研发成本以后,再生产的成本几乎趋近于零,所花费的仅仅是“拷贝”的成本。这不仅显示了信息产品的高产出和高附加值,而且也表明了信息产业效益的倍增性。

  第三,发展软件业需要打造的智力平台。当前,洛阳的信息产业发展已经落后,时不我待,急需采取以“洛阳市政府+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民营资本”的方式联合组建“软件联合大学”。同时和洛阳市高新区、洛龙科技苑及经开区的孵化器及创业中心联手,鼓励、资助在校的和已经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落户孵化器及创业中心组建软件创业公司,为洛阳市第二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当前洛阳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有五:1.经济发展过度依靠惯性运转,产业升级的项目需求不旺;2.有软件设计能力的人才多加盟于发达地区的软件公司,在为其他地区服务;3.我市有些信息化的项目需求,也多与外埠软件开发公司合作;4.我市软件教育极其落后,后续无力;5.政府及各界人士对信息化的理解多停留在对内信息传递、对外形象宣传之层面,没有把它当作资源整合与配置的工具。

  因此,洛阳的信息产业发展应以此为序:政府制定企业推行低碳经济的指标→强令企业产品、产业升级→政府定期统一发布各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信息→软件公司投标定向开发→省内外的软件学院为软件公司和企业定向培养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的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