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王喜花剪喜花
最美的春色
洛阳网广告
首阳山
唐代洛阳牡丹崛起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史话
唐代洛阳牡丹崛起
□李有刚
  唐代,繁盛起来的长安牡丹开始传向各地。洛阳在隋代开西苑种牡丹基础上,紧随长安迅速崛起。

  从唐太宗开始,高宗、武后直到唐玄宗都非常重视对洛阳的建设。唐玄宗时,洛阳被定为东都。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诏令营建洛阳宫,以便定期到洛阳巡幸视察。洛阳宫建成后,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637年)首次巡幸洛阳。此后,太宗又两次巡幸洛阳。

  唐高宗对洛阳更加重视,于显庆元年(656年)诏令在乾阳殿原址建乾元宫。高宗一生巡幸洛阳7次,累计11年,占了他在位时间的1/3。高宗说:“东西两座都城,是我的两所宅院。”

  武则天随高宗在洛阳居住了11年。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后一直生活在洛阳。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一生在洛阳生活了31年。显庆五年(660年)正月,武则天和高宗一起回到了她的老家,她发现故乡西河众香精舍的牡丹特异,遂诏令长安宫中加以移植。此后,众香精舍的牡丹和长安牡丹一起传往洛阳,使各色牡丹进入洛阳并开始繁盛。有资料认为,所谓武则天把牡丹贬到洛阳,应是武则天下令将长安牡丹移植到洛阳,这就不是“贬”而是“擢”。

  唐高宗、武则天在洛阳广修宫苑,为牡丹繁盛提供了原动力。一日,高宗登上皇城西南隅的洛水东之高岸,远眺山水风光非常惬意,下令在此处再建一宫,名为上阳宫。后来上阳宫成了武则天长期处理朝政和居住之地。上阳宫花草遍植,牡丹尤为娇艳,武则天在这里不仅欣赏牡丹,还喜欢吃以牡丹为原料烹制的食品。相传,武则天喜欢饮加入牡丹花瓣的茶,并定为内宫御品,每日不可少之,因而才有了“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之说。

  唐玄宗在位期间,先后巡幸洛阳5次,在洛阳共11年。玄宗在洛阳处理了许多国家大事以及与藩邦的关系。玄宗和杨玉环都是极其喜爱牡丹的人,他们不仅在长安宫中、骊山行宫演绎了观赏牡丹的许多经典,在洛阳宫中也留下许多佳话。

  中唐以后,牡丹开始走出宫苑,被大臣们栽植在自家宅邸的庭院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以后洛阳牡丹发展的真实情景。

  先说说宰相牛僧孺洛阳宅院中的牡丹。牛僧孺(779年~847年)在穆宗时为宰相。他任东都留守时,修建了一座十分豪华的宅邸。牛僧孺把他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时搜集的“嘉木怪石置于阶庭,馆宇清华,竹木幽邃,常与白居易吟咏其间”。“广轮皆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可见牡丹之盛。不仅家居不远处的白居易常来此吟咏牡丹,刘禹锡也常来。

  李德裕在文宗和武宗时多次任宰相,他在洛阳建了一座平泉山庄名噪一时,园中牡丹也甲于一时。平泉山庄位于洛阳城南30里,今梁村一带,周长20里。牡丹盛开之时,李德裕就会饮酒赏花,然后躺在水中的醒酒石上以醉眼观赏。正因为李德裕雅兴如此,所以白居易、元稹等名士经常到平泉山庄赏花饮酒赋诗。白居易在《醉游平泉》诗中吟道:“狂歌箕踞酒尊前,眼不看人面向天。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

  宰相裴度在洛阳也建有宅院。裴度(765年~839年)历任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宰相,是开创元和中兴的“忠相贤将”。他为官清正廉明,且酷爱牡丹。裴度在洛阳集贤坊有一宅院,植牡丹及花草万株,号称“绿野堂”。裴度晚年多病,弥留之际,令家仆抬着他来到园中,可牡丹未开,他怅然若失地叹息道:“我不见此花而死,可悲也。”因此,他彻夜不眠。第二天,园中有一丛牡丹倏然绽蕾先开,家人来报,裴度看到牡丹花欣喜异常,三日后去世。

  唐末,在权臣朱全忠的洛阳宅院里还出现过一件离奇的事。当时,黄巢起义军将领朱温于中和二年(882年)九月,背叛黄巢降唐,被赐名全忠,次年任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成为唐臣后,在东都洛阳建了一套宅院,他像其他大臣一样在院中种了很多牡丹,并对牡丹管理甚严,无论花开花谢,都要登记数目,决不允许随意采摘。刚刚中第的进士许昼,不知天高地厚,趁着喝了几杯酒便忘乎所以,要摘取院中正在盛开的牡丹。家人告诫,许昼却口出秽言,然后摘了10余朵牡丹。朱全忠闻之大怒,“命械昼而献”。许昼这才知道闯了大祸,性命不保,立即逃往河北,保住一条小命。

  在一个新科进士和朝廷重臣之间发生这种事情,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唐末之时,牡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