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洛宁县城二十里地,便是马店镇的小街村。村里有一位年近七旬的大娘——王喜花,名字叫得好听、喜庆、吉祥,她还能剪一手更为喜庆、吉祥的纸花,是方圆十里有名的“剪花娘子”。
王喜花,1942年生,娘家是马店镇的吕村前疙瘩,自幼心灵手巧,虽没念过书,却学啥像啥,引针走线,样样在行。结婚后她跟村里的一位远房亲戚学剪纸,因学得快,剪得好,人又和气,上门求花的人常年不断。
喜花大娘剪的喜花,主要是用于婚喜礼仪和时令节气的窗花、炕围花、顶棚花,多以传统的吉祥题材为主,有“花好月圆”、“鸾凤呈祥”、“鸳鸯戏水”、“蝴蝶恋花”、“莲生贵子”、“五谷丰登”、 “福寿有鱼”等。
和许多民间艺人一样,喜花大娘剪喜花不画形、不起稿,三折两叠,操刀即剪,动作爽利,往往一挥而就。作品构图丰满,造型灵动,线条流畅,对比强烈,运剪亦拙亦巧,富于力度。
喜花大娘剪喜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说的是她年轻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叫“红燕妈”的邻居婶子,手巧,剪纸远近闻名。当时,村里常遭“刀客”抢劫。有一次,“刀客”闯进“红燕妈”家,翻东倒西什么也没找着,十分恼火,正要砸东西,忽然看到贴在墙上的满壁纸花,心生欢喜,随手用刀子起下来拿跑了。喜花大娘就是在那时候拜“红燕妈”为师的。
喜花大娘剪的喜花多为团花形制或对称样式,并运用剪纸“千剪不断、万刀不落”的特质,通过圆满、完整、平稳、偶数、硕大等唯美形式表现出来,既表达团圆美满、连续不绝的善良愿望,又完善了丰满热烈、明快亮丽的美感表达。
剪纸喜花在豫西源远流长,传承有序。王喜花大娘曾对我说,教她学剪纸的婶子“红燕妈”在解放后没多久就病逝了,病重的时候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大包剪纸底样交给她。她现在能剪几百张不重样的喜花纹样,多半是从婶子那儿学来的。
看喜花大娘剪喜花,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认识上的提高,使我感动的是喜花大娘剪花时的那种投入神态:真诚于心,喜形于表——灿若云霞的面庞就像盛开的美丽“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