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6日上午,洛阳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洛阳博物馆新馆到底该怎么“逛”?每个展厅我们又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即日起,本报开设《逛新馆 读历史》栏目,邀请文物专家做向导,带大家一起欣赏参展的1.1万多件文物,品读洛阳辉煌的历史。
核心提示
中华文明在洛阳如何起源?今天,市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为我们做导游,参观洛阳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展厅的序厅即史前时期。让我们跟随专家的脚步,一起来了解史前时期先民在洛阳是如何生息繁衍,文明的曙光又是如何显现。
1 参观博物馆要克服三种心理
在进入基本陈展厅前,高西省提醒大家,参观博物馆一定要克服三种心理:一是过分看重文物的经济价值。许多文物的历史、考古价值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二是过分追求新奇,总喜欢打听一些“野史传闻”,而不能综合、全面认知历史;三是易被文物美丽的外观所迷惑,不知道哪些文物最值得欣赏,抢眼的文物未必价值最高。
高西省说,参观前,大家一定要对该展厅的背景和内容作一个大致了解。每到一个展厅,都要先看前言介绍,把握该展厅布展的核心内容后,再开始参观实物。
2 30万年前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
掌握要领后,我们的参观正式开始。
高西省说,对史前时期,大家首先要了解这一时期该如何划分,每一阶段又有哪些“大事”发生;接下来,要了解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而后,通过观看文物来印证这些特点。
史前时期的第一个阶段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万年~1万年,是指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这一漫长过程,其主要标志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在这里,参观者会看到大量打制石器、磨光石器、树木化石等,它们是在洛阳数十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通过这些实物说明,在5万年前,洛阳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理想场所。
史前时期的第二个阶段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21世纪,陶器及农业的出现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洛阳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河、洛、伊、瀍、涧五水的两岸。著名的王湾遗址、妯娌遗址均分布在这一区域,从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也将在洛阳博物馆新馆中一一展出。
3 1万余年前河洛文明开始萌芽
新石器时代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裴李岗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同时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制陶业具有一定规模,使用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
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社会的繁荣时期,居民过着定居生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狩猎、捕鱼,还进行多种手工业活动。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彩陶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原始艺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件重要文物——小口尖底瓶、“鹳鱼石斧图”伊川缸。
据高西省介绍,小口尖底瓶是先人汲水的工具,1959年在我市的孙旗屯遗址出土。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它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后,瓶体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
“鹳鱼石斧图”伊川缸是先人的一种葬具,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它腹部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左侧为鹳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据高西省介绍,鹳、鱼很可能代表人们共同崇拜的神灵,石斧表示武器或劳动工具。
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工具繁多,制陶业有明显进步,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改进。这一时期河洛地区已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为夏朝在洛阳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展品以陶器和石骨器为主。可重点观赏的文物是,1996年在孟津县煤窑乡妯娌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豆形器、1959年在王湾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镂空高柄豆以及黑陶曲腹盆。
记者 李燕锋/文 记者 张晓理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