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晒晒,哪里的花“客”最多?
语文知识: 小处着眼 细节入手
古墓“藏”壁画 丹青“写”历史
接过“降价接力棒”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局组织工作人员前往景区(点)、饭店等地进行抽样调查——
晒晒,哪里的花“客”最多?
  制图 寇博
  核心提示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来洛游客主要来自哪些地方?最青睐洛阳哪些景点?对洛阳发展旅游业有何建议?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局历时33天,对客源、旅游目的、旅游方式及感兴趣的洛阳旅游资源等多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录4000份抽样调查问卷,并于昨日由市假日旅游中心发布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报告,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1 外省游客中,晋鲁陕冀鄂居前五位

  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局对来洛游客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从4月1日到5月3日,历时33天。调查地点为龙门石窟、白马寺、神州牡丹园、重渡沟、鸡冠洞、老君山景区及东山宾馆、航空城酒店、新友谊大酒店、航空大厦等10家酒店。调查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法,回收并录入4000份抽样调查问卷,其中市区2500份,栾川县、新安县共1500份。

  在游客来洛的动机上,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以80.63%的比例排首位。由此可见,以牡丹观赏、历史文化和生态景区为主要载体的全城旅游成为吸引游客来洛的最重要因素。

  外省游客中居前五位的所在省分别是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河北省、湖北省。这五个省的游客占牡丹文化节总客源的40.42%。年龄为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游客,构成来洛旅游大军的主体,占来洛游客总人数的58.65%。从来洛游客的职业来看,来洛学生的比例较往年大幅提升,排在第一位。

  “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洛阳”?32.06%的国内游客回答,看了电视播放的旅游宣传片,最终促成“赏花之旅”。

  2 自驾游散客成主流

  在来洛游客中,自驾游散客成主流。在4000位外地游客中,以个人旅行方式出游占所有调查对象的40.08%,较去年大幅提升。其次为家庭或亲朋结伴出游占30.63%,而旅行社组团只占22.41%。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自驾车占到44.71%,乘坐火车和飞机的游客比例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

  牡丹文化节期间,监测的全市重点景区(点)中,游客感兴趣的景区(点)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山、国家牡丹园和王城公园;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为土特产及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复制品和字画。

  3 娱乐消费仍是薄弱环节

  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游客在洛人均消费为489.95元/天。旅游消费基本上花在主要的吃住行上,旅游消费结构单一,旅游购物花费不高,娱乐花费更低。此外,游客在洛人均平均停留天数为2.78天,平均每位游客在我市参观游览的景区(点)个数为2.83个。

  调查发现,游客对洛阳整体形象的满意度为87.96%。其中,景区(点)、旅游标志系统和星级饭店的游客满意度均在八成以上,排在游客满意度前三位。旅馆和旅游商品仍是我市旅游六要素中发展较差的环节。在住宿、餐饮、旅游商品以及旅游娱乐方面,不少游客认为洛阳目前的饭店设施相对陈旧、旅游商品单一、餐饮缺少地方特色、缺少娱乐项目等。

  4 四方面工作需要完善

  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本次调查情况,以下四个方面工作需完善:

  一是要加大境外宣传营销力度。调查显示,来我市的省外游客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市要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商务游客等高端游客来我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交流。海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营销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调查显示,游客通过洛阳的旅行社来洛比例仅占22.41%。旅游业已逐渐进入散客旅游时代,加强自驾游和自助游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十分重要。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开通的旅游观光巴士吸引众多游客的关注,收到良好效果,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宣传不到位、线路设计不合理、价格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另外,还需尽快建设全市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为散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旅游服务。

  三是要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局建设洛阳旅游多媒体体验网,同洛阳移动公司联合推出电子门票,开通新浪洛阳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等,形成立体交叉的互联网、物联网旅游服务体系,在吸引游客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这些信息平台仍需市场的培育,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和提升其功能。

  四是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调查显示,游客提出牡丹文化节期间涉及酒店、旅行社、导游服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需要全市各有关部门下大力气加以改进,引导酒店提档升级,向集团化、国际化方面发展;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试行旅游诚信单位推荐制度;开发运行旅行社业务管理平台,对旅行社审批、网点备案、查询等业务实施动态化管理等;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多策多举,推动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戚帅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