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书林 刘功银)张安琪是新安县北冶镇小学的一名学生,去年,她家从深山里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公路边。前不久,父亲准备把她转到县城的学校去读书,没想到,却被张安琪一口拒绝了。她说:“搬到镇上后学校变化大着呢,电脑都配上了,条件不比县里的学校差。”
近年来,新安县坚持财政支出的“民生方向”,努力为城乡群众解决医疗、教育、购物等生产、生活问题,每年都承诺为群众办理十件实事,涉及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农村危房改造、村级标准化卫生所、文化大院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为改善深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新安对深山散居户、独居户实行扶贫搬迁,并将其列入为民所办实事之一。
刘大英的家原在离刘黄村大约4公里的山沟里。老人自从上世纪40年代末嫁入刘家后,一辈子没有出过穷山沟。祖孙三辈散居在3间石头房子里,做饭靠上山劈柴,吃水盼老天下雨,一家人就指望两亩多责任田过活。由于出行困难,许多村民在这里一过就是几十年,吃水、上学、看病难,年轻人娶个媳妇也困难。自从实施搬迁扶贫后,就大不一样了,仅去年该村就有10多名青年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北部深石山区的独居户、散居户1200余户4100人先后迁出深山,涉及6个乡镇的35个贫困村,建设搬迁点18个,投入专项资金总计2300万元,使深石山区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为让这些农民能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去年至今,新安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引导他们参与旅游开发,出台扶持政策,带动山区群众致富。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农家饭店、宾馆,经销土特产和旅游特色商品。通过旅游业的带动,该县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昔日困在深山区的农户找到了致富门路。
据统计,目前农民参与建设的家庭宾馆有500多家,总床位1万余张,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尝到旅游甜头的山区群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从事三产服务,过去的穷山恶水,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