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儒形象憨态可掬。(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和崔氏墓是我市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唐代壁画墓。两座墓内的壁画,出现了许多让人新奇的内容,除前面介绍的胡人外,唐氏壁画墓中另一个独特的人群也进入我们的视野,他们就是侏儒。
墓葬壁画中为什么会有侏儒形象?侏儒这一特殊人群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如何?他们的出现对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起到怎样的作用?今天,就请您跟随我们来了解这些侏儒壁画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身形奇特憨态可掬
提起侏儒,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身材异常矮小的人。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古代这种身材矮小的人常常成为服务或取乐于贵族的一种“工具”,甚至用这种长相奇特、异于常人的人做奴仆还是当时贵族争相追求的一种风尚。
在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壁画墓中,这种奇特的侏儒形象绘在该墓第一过洞的东、西两壁上。其中东壁所绘四人中第三人为男性侏儒,身高约0.66米,头裹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缺袴长袍、白色长裤,足蹬黑色靴,袖手拱于胸前。其面部圆润,五官清晰,两颊有红晕,身材较胖,腹部臃肿突出。西壁所绘四人中第三人亦为侏儒,身高约0.62米,头裹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缺袴长袍、白色长裤,足穿白色线鞋。其面部圆润,五官清晰,鼻子较大,两颊也有红晕;左手举过肩,掌心向上作托举状,右手握拳置于胸前。
此类壁画相当罕见
市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徐婵菲介绍,截至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绘有侏儒形象的唐代壁画墓主要有五座,除唐氏壁画墓外,其他四座分别为: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1995年发掘的惠庄太子李撝(huī)墓,该墓建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1984年发掘的唐臧怀亮墓,该墓建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1953年发掘的唐张去奢墓,该墓建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看到此,人们不禁会猜测:侏儒形象的出现莫非是判断墓主人身份高低的一种标志?因为,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和武则天次子;惠庄太子李撝是睿宗次子;唐氏是睿宗的孺人;臧怀亮官拜左羽林大将军、冠军大将军;张去奢的母亲则为唐玄宗的姨母,本人也官拜银青光禄大夫、少府监等。
但专家对我们的猜测给出否定的答案:全国发现的其他唐代墓葬还有不少,其中不少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与上述几人类似,但这些墓葬的壁画中并没有侏儒形象。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侏儒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数量并不多,二是壁画中是否绘制侏儒与墓主身份地位的尊卑无关。
那么,这些侏儒在当时社会中到底从事什么工作呢?仔细看壁画上他们的衣着打扮,我们终于知道了答案。壁画中,侏儒形象通常出现在过洞至前甬道之间的壁面上,而这一位置的壁画内容再现的是墓主人现实生活的场景。画面中,侏儒全部为站立状,并与其他男女内侍在一起,装束也与侍者一样。可见,侏儒的身份和其他正常的男女内侍一样,都是供主人役使的奴婢。
身世凄惨令人感慨
说到这里,我们又有了疑问:通常情况下,有钱人家选奴婢,都会选那些体健貌端者,怎么会选侏儒呢?这些侏儒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徐婵菲说,关于侏儒的来源问题,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同时结合文献记载,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侏儒的来源应是西域、东南亚和我国道县三个地区。
徐婵菲认为,选取侏儒做奴仆,其实是古代人对时尚的一种特殊追求,而这种追求就如同唐代在一个时期里流行着胡服、跳胡舞一样,拥有长相奇特的侏儒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这些壁画的出现,也正是当时社会达官显贵收养、役使侏儒作为玩物和奴婢的真实记录。
事实上,贵族征召侏儒取乐早在战国期间就有,到唐代渐渐形成风气。资料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朝廷还专门向民间征集“矮奴”,即侏儒。当时道州(今湖南境内)因水土所致,侏儒众多,朝廷划定道州每年都要进贡侏儒。
关于此,白居易还专门赋诗《道州民》做过批判。而从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侏儒在当时社会受人歧视、被人玩弄的悲惨命运: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记者 李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