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生态宜居,天津闪亮的新名片
湖南“两型园区” 变“有限”为“无限”
百名科技人员“走”基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生态宜居,天津闪亮的新名片
——市城建考察团赴天津市考察学习见闻之二
  景色迷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位于天津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被誉为生态宜居现代城市的样板。

  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市“十二五”城市发展思路,“生态宜居”是6大标准之一。如何在城市提升过程中体现生态宜居的以人为本理念?这是本次考察学习活动的又一主题。

  11月9日下午,在前往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路上,首先进入考察团成员视线的,是成片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在建设之初就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这种理念、这种气魄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荒地上展开的生态试验

  3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无人居住的荒地,30平方公里范围内,1/3是废弃盐田、1/3盐碱地、1/3污染水面。

  随着8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形象和规模,如今这里满眼绿色、道路平坦。

  中新天津生态城哪些“宜居”的亮点值得我市借鉴?

  亮点一:26项指标确保生态标准

  生态城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生态城建设发展有严格的生态标准。比如,绿色建筑比例要达到100%,实行公交站点周边500米半径服务范围全覆盖,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日人均生活耗水量不超过120升,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60%等。

  生态城建设坚持“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理念。为确保将来能推广,中新两国专家联合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包括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涵盖诸多领域,例如大气与水质、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供应、绿色建筑、垃圾管理及回收、能源节约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

  亮点二:可持续发展涵盖生活各方面

  生态城是一个全方位的链,从地上到地下,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从产业规划到居民生活,无处不体现着绿色和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城从人性化角度综合考虑人们居住、休闲、购物、出行、教育、医疗、健身等基本需求,尽可能地创造自然、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这里禁止私人汽车行驶,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

  亮点三:形成绿色产业集聚

  生态城给考察团的另一个震撼是,全区没有一个工业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动漫园、科技园、产业园为主打的绿色产业集群。

  良好的投资环境使生态城的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目前有500多家企业进驻,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类、科研信息技术类、金融贸易类、绿色建筑及相关类四大绿色低碳产业。

  老工业基地向宜居城市转型的“津城改革”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天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志之一。

  2006年7月,国家赋予天津三大定位,“生态城市”是其中之一。

  5年来,天津人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生态宜居”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又一张名片。

  改革一 :立法推进生态重点工程

  通过立法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足见天津的改革决心。

  2007年,天津市人大通过了《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六大工程和五大体系建设。六大工程总投资高达1505多亿元。2008年,市政府又制定了详细的三年行动计划,以落实市人大通过的《纲要》,从生态区县建设、水环境治理等7个方面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涉及149项重点工程。2009年,《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公布,更加明确了构建“三区、四廊、五带”的生态大布局。

  改革二:将专项整治变成长效机制

  2008年和2009年,天津开展了两次“奋战150天”,实施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通过整治行动,天津中心城区成为展示现代都市风貌的核心区、滨海新区成为展示生态宜居的示范区。整治行动变成了天津市抓城市提升的长效机制。

  改革三:绿色经济助推生态建设

  在滨海新区,坐落着一个大型的北疆发电厂。这是一个特别的“电厂”,因为它集中了能源高效利用、海水淡化、工业制盐、新型建材、现代海水养殖多项功能,是个循环经济的“综合体”。发电是龙头,发电的余热用来进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浓海水用来制盐,盐用作化工原料,发电产生的煤灰等用来制作建材。

  天津共建设了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由此带动生态投资超过20亿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去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

  理念变行动,关键看载体。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正是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实版。

  在自然资源恶劣的环境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生态城的经验完全有可能进行复制。这是天津生态城建设的一个理念和初衷,也使得天津生态城的发展模式成为样板。     本报记者 李东慧 文/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