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23日在参加一个健身工作会议后向记者透露,今后对各级体育部门官员考核的评价体系将向群众体育倾斜,而“金牌考核”将从一些发达地区逐步淡出。
2012伦敦奥运会趋近,体育总局近来却一直对金牌目标等话题保持低调。此次,冯建中更是明确表示,体育总局已经出台并正在试行针对群众体育的“刚性”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曾长期指导各级体育部门的“金牌指挥棒”将渐渐转向。
中国体育确实不能再花更久的时间等待了。一个月前的城运会,还没开幕就已经有58名运动员因年龄造假被取消了参赛资格。此外,2009年7月,19名青少年围棋手因未通过“骨龄测试”被取消了年龄段参赛资格;2009年3月,四川省在省运会前查出了91名运动员年龄造假;2007年第六届城运会上,近40名运动员被查出年龄造假……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个别地方部门崇尚“唯金牌论”,为了竞技成绩不惜一切的扭曲价值观。“唯金牌论”的背后,是地方体育部门政绩考核尚未完全改变以金牌为考核指标的局面。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畸形追求竞技成绩的同时,近年来中国国民体质在某些方面出现滑坡:不少成年人陷入“亚健康”状态,近视眼、小胖墩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上升。与竞技体育相比,群众体育发展明显滞后,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体育的本质。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然而,宏观的政策虽明确,执行起来却阻隔重重,缺少一种能够立即刹住“唯金牌论”的速效药。毕竟,金牌所代表的竞技体育成绩是可以量化并很难“掺水”的“硬指标”,而群众体育、国民体质的认定则常常被理解成宏观和模糊的“软指标”。于是,一方面是竞技成绩考核的惯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是群众体育“真正做好难,钻空子容易”的尴尬现实。
冯建中所言建立群众体育“刚性”评价体系或可成为对症下药的良好开端。“金牌考核”的真正淡出,也许正是促进中国体育真正转向的一大助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