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最佳纪录长片《归途列车》日前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播映。这部以在中国广州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为主题的影片,用85分钟呈现了农民工的悲苦、亲情与生计间的矛盾。
观影完毕后,北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丁慧玲说:“看了以后心好疼啊,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但是每看一次我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如《1428》、《博弈》、《街舞狂潮》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陈旭光教授说,现在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很好的发展契机,然而涌现出的多是国家性的鸿篇巨制,如《故宫》、《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却没有将镜头转移到大众身边来。主流的纪录片越做越大,边缘化、底层的纪录片却遭遇了冷场。
同《归途列车》一样,这种透过“小人物”反映“大主题”的影片,在《2010纪录片发展报告》中被称为民间文化纪录片。
但这样的民间文化纪录片却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传播渠道有限,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
“做纪录片难,放纪录片更难。”《归途列车》导演范立欣说,在媒介传播上,这种民间文化纪录片在大陆依然面临着较多的障碍,“进入国内院线几乎不可能,我们的纪录片成为‘小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不得已的。”
陈玲珍告诉记者,这并不等于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就没有受众需求。之前在台湾展映的《父亲》几乎成为文化地标,在香港展映的《音乐人生》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
“纪录片的力量,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有一种隐性的力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让人发现能够思考和改进的地方。”陈旭光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