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秀清在摊膏药。 |
| 吴建丽(左)和母亲杨秀清一起熬膏药。 |
|
核心提示
“杨氏膏药有奇效,拔毒不用刀。”这句老话,不少老洛阳人都知道。坐落在老城区西关的杨氏沙园膏药店,用贴膏药的方法内病外治,扬名于世。2010年9月,洛阳杨氏沙园膏药获得“河南省老字号”称号。今年10月,杨氏沙园膏药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隐”于西关 店小药香
不少洛阳人都对杨氏沙园膏药有着特殊感情。孩子若生了痄(zhà)腮(流行性腮腺炎),就会被家长领着去老城区杨氏沙园膏药诊所贴块膏药,不出几天就能痊愈。
早在清顺治年间,这膏药便由伊川县沙园村人杨瑞研制而成。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创新,如今杨家人熬制出的膏药乌黑发亮,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和祛风通络的功效,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风湿关节痛、疮、疖(jiē)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出老城丽景门西行数十米,马路街路南便是杨氏沙园膏药店了。门面仅仅1米多宽,挂着一串膏药店招,看似平凡,但门牌上的“百年老字号”几个大字,却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进入店内,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火上烤着膏药贴,膏药被火烤得乌黑发亮,散发着淡淡的中药香。
中年妇女名叫吴建丽,是杨氏沙园膏药第九代传人。现在,她和母亲杨秀清、爱人百国文一起打理这间老店。
2 始于清朝 源于伊川
杨氏沙园膏药创始人杨瑞曾受业于名师,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医师。
在行医过程中,杨瑞发现传统膏药有很多优点。一块小小的膏药敷于皮肤之上便能产生极佳的疗效,活血散淤、拔毒生肌,又省去炮制汤药的繁琐过程。病人贴膏药能治病,还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价钱也很合适。于是,杨瑞潜心研究膏药的制作。
至清末民初,第四代传人杨义接手杨氏沙园膏药铺后,在传承父辈技艺的同时,四处拜名师求艺。在当时社会动荡、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杨义怀着治病救人之心,治好了无数患者,医名远播。
传承、发展、完善、进步……民国时,杨氏沙园膏药第七代传人杨守铭把膏药铺由伊川县沙园村搬到洛阳老城西关。
3 移店洛阳 声名远播
然而,杨氏沙园膏药铺搬到洛阳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百国文介绍,十年抗战让发展中的杨氏沙园膏药放缓了前进的脚步。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杨守铭和一些医生一起开设卫生所,杨氏沙园膏药才得以重新飘香。
杨守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诊治疗法,通过“按、看、闻”来快速断定病情缓急。随着患者的口碑相传,杨氏沙园膏药的名号在洛阳城响亮起来。可是,杨守铭面临着一个问题:祖传手艺向来传子不传女,自己只有一个女儿,该不该打破这家规祖训呢?想到医家治病救人的初衷,杨守铭选择将祖传手艺传授给女儿杨秀清。
父亲的勇气和医德让杨秀清倍受鼓舞,多年后,她也毫不犹豫地将祖传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女儿吴建丽。
1970年,洛北区政府和洛阳医药公司成立了西关膏药厂,杨家的卫生所被并入厂内,开始批量生产“活血消肿膏”。
1976年,西关膏药厂和洛阳中药厂合并,其生产的膏药行销全国,杨氏沙园膏药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1986年,杨秀清退休后,在西关开起了杨氏沙园膏药诊所,和女儿一起继续治病救人。
百国文说,杨氏沙园膏药能在洛阳这片土地上扎根,有些忠实的顾客功不可没。前些年,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专程从登封赶来买膏药。原来,老太太年轻时候曾用杨氏沙园膏药治好了病,从此便一直惦记着这膏药的奇效。后来,其全家几代人都用过杨氏沙园膏药。临走时,老太太对杨秀清母女说:“这么好的医术,一定别让它失传。”
患者的信任让杨家人感受到传承传统医学的责任,吴建丽和百国文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杨氏沙园膏药发扬光大。
4 几多辉煌 几多困扰
2010年9月,杨氏沙园膏药获得“河南省老字号”称号。同年4月,吴建丽成为杨氏沙园膏药代表性传人。
然而,在光鲜的名号背后,这一传承数百年的传统医药正面临着很多难题。百国文说,西方现代医学的冲击,加上现今有关部门对医药用品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做大做强杨氏沙园膏药将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还有一个困难是药材涨价,杨氏沙园膏药的配方中不乏一些珍稀药材,不少药材供给不足。
百国文说,自己18岁的女儿现在正读医科,女儿对杨氏沙园膏药有很深的感情,愿意将这传统医学传承下去。
今年10月,杨氏沙园膏药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店面也进行了重新装修。百国文说,老字号是国家的瑰宝、社会的财富,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将老字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