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契税古已有 与今理相通
谈古论今话名字
张氏旧宅:昔日繁华盛景地 云烟散尽留遗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5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张氏旧宅:昔日繁华盛景地 云烟散尽留遗存
  顶子床
  精美的木雕
  简介 张氏旧宅位于洛宁县河底镇城村村,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保存较好的有五宅合一的“五连院”、四宅合一的“四连院”、双龙桥等。张氏旧宅的宅院从清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开始修建,至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才基本完成,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珍品。

  2006年,张氏旧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宅院相互通连 建筑布局巧妙

  洛宁县河底镇城村村四周原有城墙环绕,城门高耸宏伟,村南有护城河,故称“城村”。张氏旧宅的四周也有夯土墙围绕,宅内每个院落布局大体一致,由院门和东、西厢房及上房构成,为“四合院”式建筑。其中,上房面阔三间,屋脊上饰有飞禽走兽;厢房面阔五间或六间,为单面建筑,与相邻院落的厢房共用一面后墙。

  据村里人说,张家的建筑选材、做工十分考究,大都以青石为阶,青砖筑墙,前后出檐,房脊雕花。房舍布局紧凑,所谓的“五连院”就是由5个建筑结构相同的“四合院”连在一起。整个大院按家族世系、血缘关系对房屋进行分配使用,方砖铺地,廊道相接,院院互通,下雨时人来回走动,身不会淋湿,脚不会沾泥。

  历经200多年的风侵雨蚀,如今的张氏宅院虽已无当年“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景象,但透过仅存的建筑,触摸着房前的石雕、木雕、砖雕,我们依然还能窥见当年宅院的繁华盛景。

  2 木雕石刻精美 管窥昔日盛景

  漫步在古宅里,门窗上的木雕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耕读传家”、“荷花莲藕”、“麒麟送子”、“松鹤延年”等图案寓意丰富、栩栩如生,显示出主人的风雅趣味。

  进入房舍内,一张“顶子床”让人眼前一亮,它从床腿到四边都雕刻着各式图案和花样。年过八旬的张传亮老人告诉我们,张氏宅院里的家具选材上成,做工精美。早年有传说,张氏使用的夜壶都是用金子做成的。这虽为传说,却也从另一方面显现出张氏的富有。

  据村里老人讲,以前宅院大门口立有造型精美的石狮、石鼓等石雕,形态、大小不一,富于变化,几乎每座大院的迎门墙上都镶嵌有“土地神”。此外,宅内曾立有2座牌坊和4座石碑。后来,石碑在修建学校时被当做地基埋于地下,牌坊也倾倒于沟内。

  整个张氏旧宅内,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木雕和石刻艺术博物馆。

  3 骡马良田无数 大户声名远播

  这座尽显奢华的豪宅到底是谁人所建,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据该村张氏后人张保堂先生介绍,张氏祖上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来到城村村的,至十五代张淳时,张氏已是骡马成群、良田无数的大户了。张氏家谱记载,张淳是个郎中,精通医道,凭精湛的医术挣得不少家业。到他的儿子张九思时,张氏成为方圆数百里的首富,田过千顷,佃户千余,年租万石。

  洛宁县相关史料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820年),豫西首富为城村人张九思。张九思在永宁、宜阳、渑池等县有耕地千余顷,是个标准的“千顷牌”大户,方圆数百里都有他的佃户,年租万石。

  张九思生有两子,长子叫张师禹,二子叫张师周。张师周曾当过盐运使,被封为朝仪大夫,差肥位显。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张家开始扩宅建院。到清同治年间,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张氏宅院已占地约1.5万平方米,由近40座大院1000多间房屋组成。

  那时,张氏的店铺广布全国各大城市。村里老人讲:“那时张氏不仅田地多,生意也做得很大。张家人去京城时,路上都是住自家开的客栈。”

  记者 鲁博 特约记者 冯合理/文

  张小江/图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