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东宋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西通晋、陕,东达洛阳的交通咽喉。隋唐时期,曾在鹿桥驿(即今东宋镇旧县村)设县200多年。境内有古仰韶文化遗址、隋炀帝陵、宋尚书墓(明初工部尚书宋礼墓)、程家大院(清初总兵程福亮故居)等众多历史遗存。
东宋镇王岭村南有一条沟壑,村北为山岭,附近群众分别称两地为“交战沟”、“马圈岭”。相传古时,王岭村一带发生了一场战役,交战双方隔沟屯兵,其中的一方将战马圈养在王岭村北的山坡上。那场战役后,当地百姓便将这一沟一岭称为“交战沟”、“马圈岭”。
王岭村沟岭遍布,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王岭人世代以小麦、豆类等传统作物的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小。从2007年开始,当地人借助县里烟叶种植的扶持政策,扩大了种植范围,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如今,王岭人通过种植烟叶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人文自然
东宋镇位于洛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7公里,辖37个行政村285个自然村,人口4.3万。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东宋镇地势西高东低,而王岭村就位于西部丘陵地带。该村现有1100户,包括1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200亩。
■今日王岭村
站在王岭村北的山坡上远眺,明媚的阳光下,成片的烟叶地起起伏伏。村民们正在给烟叶地覆膜,塑料薄膜在阳光下银光闪烁。
“正常情况下,一亩烟叶地的产值有4000多元,最小的种植户仅烟叶一项每年就能挣2万元,如果加上其他收入,一个4口之家,一年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在一片烟叶地头,王岭村党支部书记孙金哲为我们算起了村民的“致富账”。
“这样的收入,虽然现在算不了什么,但在五六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孙金哲说,以前大家也种植烟叶,但都是零零散散,规模化种植根本谈不上。2007年,县里鼓励烟农扩大种植,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全都免费提供,并且推行“倒包反租”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下,群众可以把空余的土地租给烟草公司,获得租金,烟草公司再反租给村民,村民还可以得到补贴。
扶持政策和新模式,大大刺激了烟农的种植热情。“即使一些农户不种烟叶,靠租金收入和给种烟户打零工的收入,每年也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孙金哲告诉我们,以前大家都梦想能挣钱买辆摩托车,现在村里不少种烟大户家里都有了汽车。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王岭村成立了“烟叶生产协会”,开展种烟知识讲座、技术培训,并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进行实际指导。此外,村里还引进了新的“漂浮育苗”技术,这种将根系放在培养液里培育的方法,使烟苗根系更加发达,提高了成活率,增加了烟叶产量。
东宋镇副镇长张继伟介绍,近年来,全镇烟叶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5万亩左右,年产值2500万元。通过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土地产值也随之增大。目前,王岭村的烟叶种植面积有1650亩左右,且规模仍在进一步扩大。
如今的王岭村,家家门前都是水泥路,旧貌换了新颜。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里,超市、卫生室、娱乐室一应俱全,身处山区的王岭人不用再为买东西而走好几公里路。有了致富的“门道”,一些外出打工的村里人也纷纷返乡租地种烟,不用在外奔波了。
记者 鲁博 张喜逢 通讯员 赵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