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日北京汽车男排在客场大逆转击败八一男排夺得球队历史上首个联赛总冠军,2012-2013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已全部结束。
不知不觉间,中国排球联赛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16岁的排球联赛依然是地道的“伪职业联赛”,它真正的身份是全运会的练兵场。
全运战略对排球发展有影响
同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举起职业化大旗的足球联赛和篮球联赛相比,排球联赛从一开始就没有职业化的定位。排球联赛表面上看起来出现的问题最少,但这是以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为代价换来的。
从本质上说,目前的排球联赛仍然不过是排球运动管理中心领导下的、以各个省市体工队为主体的主客场制的“全国锦标赛”。它也不是全国排球最高水平的赛事,全运会才是。
因此,当四年一度的全运年来临之时,排球联赛受到了巨大冲击。由于春节后有全运会预赛,本赛季联赛赛程被压缩到不足3个月。参赛球队虽然有男、女各12支,但一支球队就算杀入总决赛并且打满3场,整个赛季最多也只有23场比赛;如果闯不进八强,球队一个赛季只有14场比赛。
作为中国排坛的元老人物,大连金州新区女排俱乐部总经理岳金库指出,这与目前各队的全运战略有关。为了鼓励各地方队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全运会在三大球项目上设立了青年组的比赛,奖牌重要程度与成年组相当。这个举措却造成了另外一个怪现象:有实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没法上升到一线队打联赛,“有的球队为了在全运会青年组的比赛中争取好成绩,好球员没法到一线队打球,联赛中自然冒不出好苗子”。
上座率低,市场推广难见其踪
联赛水平不高,就没法吸引眼球,市场推广和球迷互动也长期缺失。为了让比赛场面好看,联赛硬性规定每个主场的观众上座率必须达到2000人,但大多数主场是通过组织观众免费入场来完成指标的。
作为职业联赛中非常重要的电视转播,在排球联赛中也变了味道。为保证比赛的转播,排球联赛将独家商业运营权授予了中央电视台麾下的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本赛季女排联赛还基本每轮有一场转播,但男排联赛的转播场次屈指可数。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赛区,其他赛区的主场比赛连当地电视台都几乎没有转播。本赛季女排决赛的首场较量广东恒大队主场对阵天津队,由于节目冲突就未被直播,当地电视台也没有进行转播,这在历年来都是少见的。
在天津女排夺得本赛季女排联赛冠军之后,已经退役的女排国手、目前任职天津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的李珊对此很有感慨,但李珊不怪电视台:“如果我是电视台的领导,我可能也会这么安排,因为排球联赛是没有观众的,没有观众的比赛,带不来广告收益,为什么要转呢?”
排球联赛职业化任重道远
相对于中超、CBA,排球联赛由于始终难以职业化,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受关注度本来就低,加之今年联赛电视转播的场次大大缩减,主队连续几个客场作战时,主队球迷就面临几个星期看不到球队比赛的情况,这无形中又打击了一部分球迷的观赛热情,宣传效果也大打折扣,造成排球联赛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商业开发与市场推广难见其踪,再加上受体制限制,联赛人员流动几乎为零,球员们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就算是一线城市的劲旅,球员的月收入也不过数千元,而即使拿到联赛的冠军,其奖金也只有2万元左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广东恒大女排即使开出了10倍于原来工资的许诺,也仍然无法从国内转会到合适的球员。
郎平曾表示,希望通过执教恒大女排这支“真正的职业队”,为国内排球联赛开拓市场当“铺路石”。然而,站在全国排球联赛赛场,郎平不过是一位孤独的职业化“开拓者”。
中国排球项目的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推动联赛职业化的发展,且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球员、俱乐部和赞助商三者之间的利益,只有职业化,球市才会越来越好。
在目前一切资源和权力都集中在排管中心的大前提之下,从上至下的改革是公认的可行之道。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庆就认为,排球的市场化之路,前提是排管中心要走出关键的第一步。
(据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