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眺新安新城区 |
|
核心提示
近年来,新安县在工业经济已奠定一定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镇联动发展体系,着力破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如何推,进城怎么办,钱从哪里来”三大难题,使城镇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迸发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整洁宽广的道路,整齐排列的路灯,清澈见底的河水……初夏的清晨和傍晚,到河岸跳舞、散步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新安产业集聚区产城一体化“两河九路”项目的实施,昔日荒芜的涧河滩成了如今的休闲乐园、城区风景线。
握成“拳头” 构建联动发展体系
县城、中心镇是县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平台,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新安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结合具体县情,提出以统筹城乡、产城融合为发展方向,将县城、乡镇、农村握成“拳头”,积极构建联动发展体系。
该县在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时,把“五十年不落后,三十年属一流”的要求贯穿在新安城市建设规划的始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建设规模,实现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对县城、乡镇、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划定和明确,提出县城重点发展新城东区、西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发展新城北区;使“一刻钟经济圈内”的磁涧、铁门、正村、南李村四镇及新安县、洛新两个产业集聚区在3年内各增加城镇人口1万人以上,其他乡镇各增加城镇人口5000人以上。
在着力构建联动发展体系的同时,该县还下大力气建设供水、供热、供气、污水排放、道路、绿化、体育场馆等与广大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3年来,该县仅教育设施建设就完成投资超亿元,建设面积20.05万平方米。县职教中心、双语学校、新安产业集聚区小学、西区小学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牵住“牛鼻” 进城人员找到立足地
城镇有产业基础,才能让农民进得来、有事做、留得住,才能实现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安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牛鼻”,把集聚和发展产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产业的持续引进和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城镇功能的完善促进产业集聚。
近年来,该县通过大力招商,分别在县城东建了洛新产业集聚区,在县城西建了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在县城北建了万山湖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内都有许多项目和优势产业,可以有效推动产城一体化进程。目前,随着县城框架的拉大,产业集聚区内的居民区和县城的界线已经模糊,逐渐连起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各乡镇也按自己的特色来定位,在乡镇周围集合产业项目,支撑镇区发展。
3年来,新安县、洛新两个产业集聚区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20个,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产城一体化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07平方公里,集办公、研发、居住、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规划区内医院、学校、超市、文化中心、公交站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建成后可解决区内3.6万名产业工人和近3万名群众的安置问题。
巧编“钱袋” 破解资金投入难题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政府的财力和上级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在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新安巧编“钱袋”,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该县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配套性资金的同时,积极抓经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加强对城镇土地、项目等有形及无形资产的经营,努力向“融资-开发-收益-再融资-再开发-再收益”的滚动发展模式运作。
该县出台了许多城镇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对一些工程建设的基础配置项目,因资金未到位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的,可由工程建设方暂时垫资建设,政府将资金列入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待资金到位后,由政府进行回购;县政府把土地出让金纯收益部分返还给开发建设项目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先垫付征迁费用的办法,由项目部申请贷款,政府财政给予担保等;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建设,促进政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形成多元化投资推进城镇化的良好格局。
3年来,县城实施东西区“百幢高楼”建设计划,各乡镇实施以“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厂,一个污水处理厂,利用3年时间建成500幢多层”为目标的“11500”工程。新安先后建成西区黛眉地质广场、世纪生态园、体育中心等一系列城市休闲娱乐项目。目前,城区有各类公园、广场21个。与2010年相比,该县建成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拓展到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1%上升到40%。预计未来3年至5年,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40%提升到60%以上。
郭建立 杨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