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贞富 |
| 西晋洛阳茶具:青瓷鸡头壶 大兵 摄 |
|
核心提示
茶的名称很多,如荼、槚(jiǎ)、茗、荈(chuǎn)等。炎帝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把它作为食材和药材。魏晋时期,茶成为一种重要饮料,逐渐形成茶道。所谓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西晋杜育在洛阳作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也是茶道的奠基之作,和陆羽的《茶经》、卢仝的《茶歌》并称三大茶道经典名篇。故古人称杜育为茶祖、陆羽为茶圣、卢仝为茶仙。
1 金谷园中饮茶风
杜育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金谷二十四友是西晋时期二十四人组成的文学集团,他们经常在金谷园中聚会,主要是品茶、饮酒、赋诗、赏绿珠。
金谷园是石崇建的庄园式别墅,其位置在金谷涧(今洛阳西北的金水河一带)。金谷园方圆数十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屋宇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涧有堰坝河堤、池沼游船、河岸柳荫、矶石钓台等。
在金谷园中有美伎一千,石崇最钟情的是绿珠。绿珠,原姓梁,生于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今广西博白县绿珠镇),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宝物,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为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西汉末年出塞和亲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歌中唱道:“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词意凄凉婉转,其才情亦可见一斑。石崇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yòu)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因此绿珠之美闻名天下。
绿珠生于南方,喜品茶。金谷二十四友皆名士,名士好清谈,坐而论道,洋洋洒洒几千言,出口便成章,这个时候更需要一碗茶,解口燥,清神志。左思嗜茶,其《娇女诗》曰:“止为荼荈剧,吹嘘对鼎公式。”再现了诗人的两个女儿蕙芳与纨素对着烹茶的鼎吹火的情景。可以想见,金谷园的烹茶应更为讲究。
金谷园的饮茶之风,自然影响杜育,使他能够对茶文化有透彻的理解。于是,就在这金谷园中,杜育写成了《荈赋》。
2 《荈赋》走笔惊天下
杜育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祖籍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叶县)。其曾祖杜根,东汉安帝时期任尚书;祖父杜袭,在曹魏明帝时,出任司马懿的军师,封平阳乡侯;父亲杜会,在西晋时袭爵平阳乡侯。
杜育出生于洛阳,幼年时跟随父亲在荆襄一带习武弄文,号称神童;长大成人后,一表人才,怀有文韬武略,时人又称其“杜圣”。他官至右将军,曾任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杜育博览群书,著有《易义》《杜育文集》两卷。《全晋书》收录杜育《荈赋》等五篇作品,《荈赋》存文如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荈赋》以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四六骈文,第一次全面真实地叙述了中国历史上有关茶叶种植、培育、采摘、器具、冲泡等的茶事活动,其学术价值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是研究茶文化的珍贵资料。
《荈赋》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自茶树生长至饮用茶叶的全部过程。从“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东南地带)所产的陶瓷;当一切准备停当,烹出的茶汤则有“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艺术美感。
从这篇世界最早的茶赋可以体会那个时代的茶道生活之美。《荈赋》是第一次写到“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集,第一次写到陶瓷器具适宜泡茶,第一次写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这四个第一,足以使《荈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荈赋》比唐代陆羽的《茶经》要早四百多年,陆羽在其《茶经》一书里三次提到杜育作品。唐代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茶经》是《荈赋》之注释。《荈赋》是中国茶文学的开山之作。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赞美杜育《荈赋》的首创之功:“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认为杜育之功大于陆羽。宋代文人吴淑也有言赞美:“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
3 丹心一片留清名
王冕诗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文人一向注重名节,把名声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自古至今,中国的士大夫都严格遵循这一圣训,茶祖杜育就是其中的楷模。
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当时已天下大乱,杜育临危受命,出任汝南太守、右将军。这时,匈奴等各族纷纷起兵反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刘渊遣抚军将军刘聪率精骑五万渡过黄河,形成对洛阳的包围之势,晋皇室司马越出奇兵打败匈奴汉军。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正月,刘渊派遣刘聪等十名将军向南占据太行,派辅汉将军石勒等十名将军向东到赵、魏地区。此后,匈奴铁骑纵横大江南北。由于杜育固守汝南,确保了此方之安定。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东讨石勒,中途病死,石勒在豫东南杀晋朝官及三十六王。匈奴将军刘曜围攻河南县城,晋军十二败,死者三万人,匈奴大军攻陷平昌门,焚烧东阳门、宜阳门和官署府寺。
杜育知京师危急,率三千精骑驰援洛阳,在洛水备船积粮,欲救晋怀帝突围。但是,杜育军团突遭数万匈奴兵围攻,苦战一日,三千将士阵亡,杜育受伤被俘。刘曜派叛将朱诞劝降杜育,杜育整理衣冠,对朱诞道:“且尽茶来!”杜育饮茶毕,向皇宫方向三叩首,然后纵身投洛河自尽,时年约三十岁。
杜育虽死,他开启的中国茶道文化却世代传承。《茶经》的作者陆羽是湖北天门人,那里建有陆羽公园、陆羽广场等不少纪念地。但是,在《荈赋》的作者杜育和《茶歌》的作者卢仝的家乡洛阳,人们对他们已经淡忘!我们要挀兴洛阳茶文化,不能遗忘茶祖和茶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