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贞富
又到中秋。亲爱的读者,您现在看到的是“月圆品情中秋专刊”。
月,赏月。中秋,赏月由来已久,起源于上古的祭月之俗。09版为您介绍中秋的节俗以及与洛阳的联系。
圆,团圆。中秋,路上多少人脚步匆匆,只为回家团圆。在浩瀚书海,有哪些关于中秋团圆的感人事,10版向您娓娓道来。
品,品味。中秋,月饼不可或缺。11版为您奉上月饼的健康吃法和节日健康贴士,希望您过一个健康的佳节。
情,寄情。中秋,一句“千里共婵娟”,道不尽的相思与祝福。在网络上,网友们有哪些中秋时节的感悟、妙语、趣图,12版邀您“同乐乐”。
月饼寄托爱国情
据说,中秋吃月饼可上溯至周代,源自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关于这种风俗的盛行,有多种说法,最传统的说法与西晋末年的一次讨伐匈奴的军事行动有关。
西晋时,从东汉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活动逐渐达到高潮,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旧史称其为“五胡”。他们居于关中及黄河以北,有千万之众,已占此区域总人口的一半。
在内迁各族中,匈奴人最为强悍,其首领刘渊成为反晋战争的统帅。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起兵反晋,定都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定国号汉,自称汉王。
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刘渊遣刘聪、石勒、王弥三人带兵攻打洛阳。匈奴汉军近50万,渡过黄河,直奔洛阳。晋将曹武引数万兵马拒之,两军大战于邙山,晋军大败,只有曹武单骑逃脱。50万匈奴汉军兵临洛阳城下,京师告急,弘农太守垣延带五千士兵救援,见匈奴汉军兵强马壮,乃诈降于刘聪,刘聪大喜。
八月中秋,垣延决定起义,将起义信息夹进月饼中,士兵们在吃月饼时得到了这个信息。当夜,刘聪犒劳军队,匈奴军士昏醉歇息。半夜,垣延令晋兵至各营放火,大叫:“晋兵全队在此!”匈奴兵皆醉,见火光冲天,乃各持刀枪,自相残杀。至天明,匈奴汉军死伤大半。垣延以兵击杀,匈奴汉军大败。
无独有偶,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胡商向唐高祖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这样,八月十五吃的月饼,又成了一种祝捷食品。
八月十五栽牡丹
洛阳民间传说,八月十五是牡丹仙子下凡之日。洛阳北邙山,亦称牡丹山,古代漫山都长着野生牡丹。当地农民年年秋冬滥伐牡丹,砍去作柴。有一个叫东门的青年,极爱牡丹。每逢花开时节,即选最佳品种,移到自己家里精心培植,并在山上牡丹多的地方筑篱保护。某年中秋之夜,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来到东门家,送给他一床绣有牡丹花的被单和一方手帕,说特来表示谢意。东门问她从何而来,姑娘却不见了。手帕上有一首诗:芳名就叫洛阳花,邙山岭上是我家。感君惜花情意厚,来年春天见奇葩。
果然,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开出许多不同颜色、不同花型的牡丹。从此,再也没有人到邙山砍牡丹了。这个故事至今仍在洛阳民间流传着。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一位复姓东门的洛阳人,富豪人家都请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立合同,来年春上见花才付工钱。这真是信誉第一。牡丹何以秋天栽培、嫁接呢?俗谚说:“秋分后,重阳前,七芍药,八牡丹。”这是说,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栽培牡丹的最佳时节。若是“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
凝碧池边中秋宴
凝碧池,隋唐时洛阳的重要湖泊,位于隋洛阳城的西苑,即唐代的神都苑。《唐两京城坊考》载:“神都苑最东者凝碧池,(池)当中央者龙麟宫。”
唐朝时,中秋节已成为重要的节日。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皇家中秋节一般在凝碧池举行,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命名为千秋节,但由于和中秋节临近,故后来两节合一,都放在八月十五。
辛弃疾《声声慢》说:“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这何止是追述一个节日,他们是在追怀那个远去的盛唐!
据《明皇杂录补遗》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攻陷洛阳、长安,建立伪燕帝国,以洛阳为都。他将两京梨园弟子集中到洛阳,著名宫廷乐师雷海青也在其中。安禄山在凝碧池举行大宴,命梨园弟子奏曲作乐。
时值仲秋,金风拂地,碧漪如画。众乐工各自奏技,或吹或弹,或敲或击,真是悦耳动听。
忽听得一片泣声。卫军查得乐工多半带着泪痕,有一人手执琵琶,俯首大恸,便将他抓至席前。安禄山说:“朕在此开太平盛宴,你敢无故啼哭,真是可恶!”那乐工道:“安禄山!你幸蒙圣恩赦宥,不思报效朝廷,却兴兵作乱,不日就遭天戮了,还说什么太平盛宴!”说罢,将手中的琵琶掷将过去。安禄山大怒,命卫士将他诛杀。此乐工就是雷海青。
诗人王维目睹了雷海青死难,偷偷赋一首七绝:“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古风浓郁中秋节
中秋节晚上,洛阳南部山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实际上这种“团圆”饼,就是自家做的月饼。
在古代的洛阳,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朱敦儒《如梦令》说:“莫恨中秋无月。多点金公式红蜡。取酒拥丝簧,迎取轻盈桃叶。桃叶。桃叶。唱我新歌白雪。”
在中秋之夜,洛阳还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意合者便喜结良缘。传统戏剧《吕蒙正招亲》说的就是某年中秋节,相爷之女刘月娥在洛阳城中奉旨搭建彩楼招亲,与吕蒙正喜结连理的故事。
月饼的制作方法很多。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清朝和民国时期,洛阳地区的月饼作坊很多,如老城的一枝春、大金台、万景楼,汝阳的福恒号、庆丰号,嵩县的余庆园等都很有名。
今天,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对月,庆祝美好的生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