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白玉杯:素朴优雅美天成 见证曹魏薄葬风
且忆熊耳满山漆
上皇姑、下皇姑:公主流落乡间 幸得村民收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且忆熊耳满山漆
——洛阳漆文化一瞥
□郑贞富
白马寺夹纻干漆佛像
    阅读提示

    漆科木本植物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林树种之一。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漆液是漆树的分泌物,经化学变化能在器物表面形成薄膜,具有保护和美化器物的作用,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漆的使用以我国为最早。洛阳是漆树的原产地之一,洛阳漆器历史上长期在国内独领风骚。

    1    最早漆器出河洛

    古代洛阳多野生漆树。《山海经·中山经》说:“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熊耳山在洛阳西南部。《山海经·中山经》又说:“翼望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翼望山,今洛阳与南阳交界处,属伏牛山系。

    《韩非子·十过篇》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尧舜禹时代漆器之珍贵,即使是尧舜那样的贵族首领用为食器,还是太奢侈,说明漆器制作工艺尚未普及,但无疑这还是推进了漆器竞相比美之风的盛行,开启了崇尚漆器奢华之门,促进了漆器艺术的发展;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祭器,表明其实用功能;漆器的颜色主要是黑色和红色,用红色画花纹,突出器物的美感。这几点同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发现基本相符合。

    从中原龙山文化时期漆器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情况来看,当时的漆器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应有专业化分工,还应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手工业阶层和产业群体。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均在河洛地区。由此可见,中国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河洛地区,正是在这里迎来了漆器艺术发展的曙光,敲响了漆时代即将来临的晨钟。

    2    三代王都重漆器

    洛阳是夏、商、周三代王都,漆器的制作技术已经成熟并不断进步。

    在夏代时,漆器装饰艺术已经开始在祭器、礼乐器上广泛使用,漆器种类渐多。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都城,在这里发掘了朱漆髹(xiū)饰的棺、漆盒、漆觚、漆钵、漆鼓等一批漆器。

    在商代,漆器制造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特有的体系,漆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色彩和图案越来越丰富。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都城,在这里出土了朱、黑彩漆相间髹饰的具有饕餮、龙虎、云雷纹的漆器,再现商代漆器威严狰狞的彩饰风格,揭示出漆器与青铜器在形制和图案上的渊源。

    西周时期,在漆器上除了前代已使用的彩绘、贴金片、镶绿松石等装饰技法外,还运用了嵌蚌泡这一全新的髹漆工艺,如在洛阳邙山庞家沟西周墓发现的瓷豆,豆外套有嵌镶蚌泡的漆器托残片。

    东周建都洛阳时期,漆器被广泛用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土的漆器门类众多。如饮食用品中的杯、盘、豆、勺、俎、壶等,日常生活用的奁(lián)、盒、几、床、衣箱,武器类的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种兵器的杆、柄、鞘等,乐器中的琴、瑟、鼓、笙,葬具中的棺、椁以及镇墓兽。此外,还出现了纯艺术形态的漆器工艺品,如漆鹿、虎座凤鸟、礼器中的漆簋(guǐ)等。王亲国卿、宫廷贵族竞相使用漆器而代替青铜器,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

    这一时期,出土漆器千姿百态,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广,远远超过了前代。当时漆器已和丝一样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商品,而漆器手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漆树种植的发展。东周时期,漆树的栽培受到官府重视,并设有官营漆林,由专门官员管理。这时民间已有较多的漆园,周王室开始对漆园征税。

    3    五彩漆器照洛都

    战国时期,生漆和桐油的混用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一项最杰出的创举,胶漆相投使漆器装饰艺术的表现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西汉的经济中心、东汉的都城洛阳,迎来了漆器工艺千文万华、色彩缤纷、兴盛繁荣的新时代。

    两汉洛阳墓葬中出土漆器众多。如在烧沟东汉墓群的一个墓中随葬有漆奁5件、漆盒2件、漆罐2件。汉代,在口沿上饰以铜扣的漆器被称为扣器,是一种非常贵重的工艺品。《盐铁论·散不足》说,富者才用银口黄耳的扣器。这种贵重的漆器,只能由官营手工工场生产。

    这些出土漆器的用色也非常丰富,有鲜红、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金等9种颜色,花纹精美生动。

    西汉时贫寒者多穿木屐,到东汉时则毋论贵贱均穿漆木屐,妇女出嫁亦穿五彩漆画的木屐。这说明,这时漆画水平已很高,经过漆画的木屐,显得美观时尚,因此成为洛阳人的最爱。

    4    皇宫门户皆朱漆

    从东汉始,洛阳皇宫、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的门窗、殿柱皆用朱漆装饰。

    永宁寺是北魏洛阳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奇丽的皇家寺院。《洛阳伽蓝记》说,永宁寺“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

    上阳宫是唐代洛阳的离宫。李赓《东都赋》说:“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从诗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见上阳宫里那些有琉璃瓦和红油漆殿柱的建筑的高大宏丽。

    北宋末年,宋徽宗曾对西京(洛阳)皇宫进行过一次大修,城垣扩大到16里,超过了前代。《宋史》记载,这次创修大内,“合屋数千间,尽以真漆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赀”。髹漆之时,“须骨灰为地,科买督迫,灰价日增,一升至数千”。洛阳城外四郊20里内之墓冢,“悉被发掘,取人骨为灰矣”。

    宋徽宗为髹漆装饰宫殿,要求用骨灰打粉底,导致疯狂的掘墓取骨烧灰活动。如此昏君,不亡国才是怪事!

    在唐宋时,洛阳贵族之家也用朱漆装饰房屋。如白居易在履道里修葺新居,油漆朱色门窗,并造池上桥,植花草树木,此工程由当时的河南尹王起负责。

    5    夹纻干漆造佛像

    为适应制作各种器物的需要,漆器胎骨至战国而大备,木胎之外还有夹纻(zhù)胎、陶胎、金属胎、丝麻、皮胎和竹胎等多种,仅就木胎来说,就有斫木胎、旋木胎、卷木胎,还有通过雕刻成型的胎体,特别是丝帛上髹漆的品种。

    夹纻干漆造像,是武则天时期洛阳漆匠和雕塑家的一大发明。虽然夹纻胎漆器出现得很早,但用夹纻干漆造像在武周之前并未有文献记载。武则天任命薛怀义为白马寺方丈,并命他督造一尊大佛。这尊大佛高九百尺,仅鼻子中就可容纳几十人,其制作工艺是用纻麻做胎,然后再反复油漆。遗憾的是,大佛后来被薛怀义放火焚烧了。

    唐代官营工场的工匠,其职业是世袭的,不能随便改业。所用的工匠,不仅有严格的管理,在劳作前都由少府监负责,进行技术培训。据《新唐书》记载,漆工的培训期是一年,这样保证了每个工匠都是熟练工匠。

    今白马寺中有十八尊夹纻干漆罗汉像,是元代文物,这是南宋灭亡后,由俘虏的一批南宋官营工场的工匠制作的。

    洛阳漆器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其工艺历代传承,至今并未完全失传。但该工艺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我们有必要重新叫响“洛阳漆器”,做大做强这个文化产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1. ·洛阳81路一直改线不通知,且..
  2. ·下园东路违停严重,建议拖车
  3. ·偃师火车站广场草坪钢制篙笆断..
  4. ·十字街书亦烧仙草私自扩宽店面
  5. ·洛龙学府街西侧慢车道 天天..
  6. ·办理居住证问题
  7. ·孟津山水苑小区北侧商铺打通问..
  8. ·嵩山家园小区骑车和电动车堵住..
  9.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改厕问题
  10.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改厕问题一..
  11. ·2025年体育中考过程评价分..
  12. ·收到违停的短信,交警拒不撤回
  13. ·金科绿都天宸缺少配套老年活动..
  14. ·关于洛龙直招问题咨询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

          1. ·【光影瞬间】二月蓝花海随拍
          2. ·美丽乡村~诸葛苏沟村千亩油菜花
          3. ·【光影瞬间】中国国花园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