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白玉杯:素朴优雅美天成 见证曹魏薄葬风
且忆熊耳满山漆
上皇姑、下皇姑:公主流落乡间 幸得村民收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白玉杯:素朴优雅美天成 见证曹魏薄葬风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孙海岩 文/图
    文物名称:白玉杯

    文物年代:曹魏

    出土时间:1956年

    出土地点: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

    核心提示

    它,通体洁白温润,线条流畅优美,素朴中透着优雅。这就是在洛阳博物馆珍宝馆内静静安放的“镇馆之宝”——白玉杯。它虽然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天然之美的强烈感受,是曹魏时期玉器由等级化向世俗化转变以及厚葬向薄葬转变的重要见证。

    玉质上乘 年代确切

    1956年,苏联援建洛阳矿山机器厂项目在涧西搞基建时,考古专家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墓道、前甬道、前堂、耳室、后甬道、后室逐一显现。在墓葬前室,一个沾满泥土的杯子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当考古人员将泥土清理干净后,一件通体光亮的白玉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白玉杯高11.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背身呈直口筒状,底部是圆盘状矮足,大小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小酒杯。整个玉杯光滑平整、线条流畅,没有任何纹饰,但雕工精美,口沿、筒身、底部转角处,无一不圆润明晰。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说,杯子是用新疆上等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的,玉质莹润细腻,虽历经千年却毫无残缺,是难得的精品。

    除了白玉杯,随葬物品中还有一件器物让考古人员惊喜万分,那就是雕刻有“正始八年八月”铭文的铁帏帐钩。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以此可确定该墓葬为三国魏王曹芳时期的墓葬,这也是洛阳地区目前所见的唯一有确切纪年的曹魏墓葬。

    实用器皿 薄葬例证

    中国古代玉文化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但有一个时期的玉器出土量稀少,那就是三国曹魏时期。高西省说,这件白玉杯的出现,对研究曹魏时期玉文化和丧葬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贵族陪葬的玉器数量众多,被称为“丧葬玉”。然而,这个贵族墓葬的“丧葬玉”却仅是一件实用器皿白玉杯。

    这是因为曹操改革汉朝厚葬礼制,推行薄葬。高西省说,经过汉末大动乱及群雄混战,社会经济凋敝,统治集团无力花费巨资经营丧事。另外,是怕陵墓被盗,自古至今,国家兴衰交替,亡国之后,陵墓往往被盗挖,墓里放的财宝越多,越容易被盗,所以不如薄葬。没有任何花纹与雕刻的白玉杯,就是曹魏时期推行薄葬的有力见证。

    相关链接

    随葬品的演变

    中国使用随葬品的习俗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最早的随葬品多是生活用品,如陶器等。人们认为死者虽死犹生,死后还要像活人一样生活,因此应该带去生活必需品。

    后来,人们认为要把死者供养起来,不让他们劳作,随葬品由生活必需品渐渐变成了奢侈品,如金银玉器、布帛绸缎、书画玩器、货币等,而平民则以竹木、陶土、布帛等材料制成模型随葬。到了宋代,纸做的明器逐渐流行,如花圈、纸马匹、纸房等。由于实物模型明器费工、费时、费料,并且不比纸货好看,所以现代农村依然流行纸制明器。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1. ·洛阳81路一直改线不通知,且..
  2. ·下园东路违停严重,建议拖车
  3. ·偃师火车站广场草坪钢制篙笆断..
  4. ·十字街书亦烧仙草私自扩宽店面
  5. ·洛龙学府街西侧慢车道 天天..
  6. ·办理居住证问题
  7. ·孟津山水苑小区北侧商铺打通问..
  8. ·嵩山家园小区骑车和电动车堵住..
  9.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改厕问题
  10.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改厕问题一..
  11. ·2025年体育中考过程评价分..
  12. ·收到违停的短信,交警拒不撤回
  13. ·金科绿都天宸缺少配套老年活动..
  14. ·关于洛龙直招问题咨询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

          1. ·【光影瞬间】二月蓝花海随拍
          2. ·美丽乡村~诸葛苏沟村千亩油菜花
          3. ·【光影瞬间】中国国花园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