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思雨 | |
核心提示
昨日,市统计局发布《2014年洛阳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市每个农村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是打工族。他们之中,有一半人选择到省外务工,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是我市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地区。
1 外出务工者青睐粤苏浙京津等地
近期,市统计局组织工作人员就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就业结构、地域分布、务工期盼等问题,对我市210户有外出打工人员的农村家庭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2014年,我市76.7%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转移,户均劳动力转移1.4人。虽然外出务工群体的总体规模仍呈增长态势,但新转移劳动力增势趋缓。2014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群体中新增转移劳动力的比例为9%,比往年增幅减小。
从就业结构看,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集中在“建筑家装行业”“电子制造行业”“物流行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总体的比例为75.4%,而外省务工回流人员主要从事管理和技术岗位。调查人员表示,两者对比反差说明,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层次需要提升。
在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50.7%的人选择到省外务工,表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外转移”趋势仍较明显。从外出流向看,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仍是我市富余劳动力省外转移的主要地区,其中到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的人占73.5%。
2 产业集聚区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调查结果看,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择在本市、本县(市)务工的占41.8%,“就业本地化”趋势更明显。
调查人员表示,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本地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劳动力回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对农村家庭的调查显示:市内转移的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60%进入产业集聚区就业。这样的“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钟摆式”流动带来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问题。
对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的调查显示:我市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人员中,94.3%来自本市、本县(市),其中有省外务工经历的占56%。
调查人员表示,大量回流务工人员在本地产业集聚区内找到用武之地,并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满足了我市产业集聚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对优质劳动力的需要。
产业集聚区促进了产业和人口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集中,不仅如此,农民离乡务工所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也得到缓解。
3 超三成农村家庭打算在城镇安家
未来3年,我市农村家庭打算在城镇买房、安家的比例达31.7%,其中打算在县城买房、安家的比例最高,为13.2%,打算在乡镇买房、安家的务工人员占13%,打算在城市买房、安家的务工人员占5.5%。
调查人员认为,这表明我市农村家庭对在城镇买房、安家期盼较强烈。
这种愿望在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15%的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已经在城镇买房、安家,35%的人打算未来3年内在县城买房、安家,12%的人打算未来3年内在乡镇买房、安家。
调查人员表示,近年来,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发展空间,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4 最关注增加收入问题
2014年,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最关注的问题是增加收入、子女教育和提高劳动技能。
在对这一多项选择的回答中,希望“涨工资、增加收入”的务工人员有73.7%,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有37.2%,希望“能够学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的有35.3%,希望“用工机构能为自己办理‘五险一金’、加强劳动保障”的有33.3%,希望“家人能够在一起团聚”的有31.1%。
本报记者 戚帅华 通讯员 李书阁 李宝华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