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健 康·读 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防治老寒腿
初秋就开始
下馆子少点“地三鲜”
读 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5    是谁让骑兵

    成了独立兵种

    骑兵是战争中的重要兵种,它的发展,与赵武灵王有关。

    赵武灵王继位时,年仅15岁。魏、楚、秦、燕、齐5个国家,以参加葬礼为借口,各带精锐部队,打算趁赵武灵王年幼,瓜分赵国。

    大夫肥义让赵武灵王宣布赵国戒严,又联合盟国韩、宋,合力抗敌;买通越国国君,怂恿越国攻打楚国;又重金贿赂楼烦王,让楼烦攻打燕国和中山国。在葬礼这天,赵武灵王下令,前来参加葬礼的国家,只能派使者带吊唁之物入境,军队一律不得入境。

    就这样,五国联盟的阴谋被粉碎了,各自灰溜溜地撤兵回国,赵国化险为夷。

    之后,赵武灵王组建了一支骑兵队伍。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支骑兵队伍,赵武灵王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使骑兵成为独立兵种的人。

    小小的赵武灵王为什么会有建立骑兵部队的想法呢?

    原来,赵国与好几个游牧民族接壤,赵国人中也有很多胡人和胡人后裔。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的生活和军事几乎融为一体,赵武灵王们穿着短衣紧裤,善骑善射,冲杀自如,灵活机动。他觉得,胡人的服装值得研究,骑射技术也值得研究,他想向他们学习。为此,他悄悄派人深入游牧部落,偷偷学习骑射,了解胡人的服饰。之后,他改进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和服装,使骑兵更适合实战。

    赵武灵王的举动,是极为大胆的,极为有魄力的。因为在当时,胡人被认为是野蛮人,是不开化的落后的人,是被鄙视的,而不是被尊重和学习的。而赵武灵王并不这样看,他敢于冒险,尊重胡人的长处。

    在他的肯定和提倡下,胡人的语言、医药、服饰等,在赵国都得到了发展。胡人在军中得到重用,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骑兵。

    为了支持骑兵,赵武灵王还亲自“做广告”,他穿着轻便短小的胡服,带着胡风烈烈的骑兵,前去攻打中山国。战役开始,便所向披靡,无所阻挡。

    当他乘胜归来时,赵国对胡服骑射已经彻底信服。

    这也大大地震动了其他诸侯国,他们纷纷效仿赵国,加紧组建骑兵队伍。

    骑兵是一个要求极其严格的兵种,对将士的选拔、训练,都很慎重。骑兵也是耗资最高的一个兵种,装备1个骑兵的费用,超过10个步兵。1个骑兵配有2匹战马,弓箭也是特制的,还有长刀和短刀,还要配备帐篷、水、口粮。一支骑兵队伍中,还要配备很多后勤人员。有养马的、收集牧草的、给马看病的,还有伺候骑兵起居生活的仆人。

    赵武灵王专门设立了一个政府机构,负责管理马匹,还把骑兵的待遇提高到与贵族不相上下的程度,使骑兵成了赵国的特权阶层。

    赵武灵王踌躇满志,带着他的轻骑兵,渡过黄河,挨个征服那里的游牧部落,并成为唯一一位征服赵国全境的君主。

    骑兵的建立和改革,使赵国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

    41    都邑大建设

    历史进入公元前1700年,即考古学家所谓的“二里头二期”时,二里头迎来了她作为都邑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遗存开始遍布现存300万平方米的遗址范围。显然,这是人口高速膨胀的证据。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面铺开。

    城市建设,规划在先,现在听来属于常识。但在二里头以前的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处中心性聚落或都邑有过如此缜密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如前所述,无论陶寺还是新砦,都是因地制宜,不求方正。这与二里头都邑的布局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先,地势最高亢的“半岛”上,也即遗址中南部成为中心区。那里先有了“井”字形的主干道网及最早的一批大型建筑。道路的方向决定了当时及此后二里头都邑单体建筑的方向,以及宫室建筑群中轴线的方向。纵向南偏东174度至176度(习称的北偏西4度至6度。但我国处北半球,建筑多以南面为正向,应以南为准),可称为“二里头方向”。

    如果上挂下联,值得注意的是新砦的浅穴式大型建筑为86度(因横向无门,以东向计),与二里头宫室建筑的方向大体一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嗣后二里岗、殷墟期的城址建筑基本为南偏西,有学者认为应二者是分属夏、商王朝的重要依据,但仍有学者持有别样的解说,无法成为定论。

    两纵两横的大路,把遗址中心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四条大路围起的区域内,分布着成组的大型夯土建筑,应为宫殿区。宫殿区以北已开始作为祭祀区使用,祭祀遗迹与墓葬散布其间。宫殿区以南制作贵族用品的作坊区开张,沿大路内侧围以夯土墙,显现出对这一特殊区域的重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就发现于此。中国社科院杜金鹏研究员,把围垣作坊区称为“工城”,认为祭祀区、宫殿区(后来建起了宫城)和“工城”,构成了二里头都邑的大中轴线。

    墓葬散见于遗址各处,整个都邑范围内没有固定而长期使用的埋葬区域。这种状况与二里头文化相始终。

    遗址东北部至东缘一带曾发现大型沟状遗迹,已知长度约500米,宽约10米。之所以不称其为壕沟,是因为它有多处中断,应该不具有防御功能。但它是二里头聚落的东部边界,显然具有区划的作用。这一沟状堆积形成于二里头二期,应系大量取土所致,后来其成为垃圾倾倒处。考虑到大沟内土的容积,不是一般聚落建房用土所能消化,因此不排除用于宫殿类大型夯土建筑取土,或大型制陶作坊采取原料土的可能,而大沟附近尚未发现这类需大量用土的遗迹。因此,有理由推测这一取土沟是经过有意规划而不是随意挖成的,甚至不排除它提供了数百米外宫殿区的建筑用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都邑建设上的规划性。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