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层叠叠的诺邓民居 |
|
黄绍魁家保存完整的“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 |
|
这条不起眼的小河就是亚溪河 |
|
茈碧花 | |
去过大理的人不能不去苍山、洱海,今年金秋时节,我到达大理后却没有太多时间在苍山、洱海畅游,不过在大理的“三遇”让我回味不已。
1 云龙惊遇诺邓古村
云龙距大理市区170多公里,仅几十公里通高速公路,其余都是盘山公路。我们颠簸四个小时到此地的目的是游诺邓古村。
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但到诺邓之后,我被这个千年白族村惊住了。
一是没想到这个村子这么古老。它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而且自唐代以来村名一直没有变过。
诺邓,白族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里交通不便。目前仍是如此,村民运东西,还是会借助马匹。也正因为此,时间在这里好像凝固了,我们至今还能看到村中保留的大量明、清建筑。
诺邓民居依山而建,青翠的山谷中,精巧玲珑的民居层层叠叠,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漫步村内,两排土墙中间留出一条窄窄的青石小路,飞檐挑起一线天,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和黄色的土墙,单纯的色彩浓烈得让人不敢久视。
随便敲开一家民居,主人介绍,这里是清乾隆年间的进士黄绍魁的旧居。这家的木雕极具特色,不是常见的花鸟、人物,而是犀牛、大象、麒麟等。他家的“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保存得相当完好。
二是没想到如今经济落后的诺邓,在历史上是“盐(茶)马古道”上的一个经济重镇。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就有比苏县。比苏位于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意为“有盐的地方”,这里的盐井自汉朝开采至今历两千余年。如今,在邓诺仍可以看到一口深深的盐井,据说下面还有纵横交错的引水甬道。
因为有盐,古时络绎不绝的运盐马帮从此出发,走往东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腾冲、缅甸,北向丽江、西藏的“盐(茶)马古道”。如今,在村北仍可见“盐(茶)马古道”的石板路面。
也因为有盐,才有了诺邓火腿这一特产。据说这一美食一经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一天就卖了几千只。如今,村内家家腌制、出售火腿,来的客人都可以免费品尝。
2 弥渡偶遇《小河淌水》
车入大理弥渡县前,导游主动要给大家唱支歌,还卖关子说,唱之前讲个故事:汉族姑娘阿细与藏族小伙康帅一见钟情,由于康帅是马帮成员,不能立即成婚,两人约定,第二年康帅再来迎娶阿细。但一年后,康帅没有如约而至,第三年,仍没有音信,第四年,还是如此……阿细不知道康帅在与她分别后不久即落水而亡,仍痴痴等候,并在每个月圆之夜来到河边唱起催人泪下的歌:“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哥啊 哥啊 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讲到这里,我才知道,这首民歌就是有“东方小夜曲”之誉的《小河淌水》。弥渡县密祉镇,就是这首驰名中外的民歌的发源地。
既然偶遇《小河淌水》,那无论如何是要到这条小河看一看的。询问多人后,得知这条小河的名字叫亚溪河。
穿过一片片碧绿的田地,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文盛街出现在眼前。文盛街街尾有一条弯弯的小河,这就是亚溪河。小河边有一座小桥,当地人经常在这里唱歌。我们到时,已有两位不太年轻的当地人在唱歌。只要游客有要求,他们就唱,唱的最多的自然是《小河淌水》。每每旋律响起,就会有不少游人跟着一起唱。虽然是白天,但站在亚溪河边,和着“月亮出来亮汪汪”的优美旋律,品味着阿细与康帅的爱情故事,心也随着这清悠悠的河水,软作一团。
3 洱源艳遇茈碧奇花
洱源,一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会有洱海之源的想法?的确,这里湖泊众多,是洱海的水源补给地。古人曾赋诗云:“谁道洱河千胜境,源头此处更澄清。”听导游念起这诗句,那这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
一入洱源,我就被路边一池池碧水迷倒了,“翛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然有江南风景”,古人诚不我欺啊。其中,茈(cí)碧湖仅凭一个名字就吸引了我。
茈碧湖水如碧玉一般,真是青山拥翠,漪澜恬静。此湖之所以名为茈碧,是因为这里盛产一种珍稀古生物——茈碧花。
这种花其实是睡莲科水生植物。据说,前些年这种花已经绝迹了,这些年当地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我们才得以见到此花。初见茈碧花,真有艳遇之感:米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翠绿的叶子,怯生生地绽放,让人心生爱怜。当地有个传说,说一位姑娘出嫁时舍不得离开父母,眼泪落在湖里,溅出的水花变成此花。看着这水灵灵的茈碧花,感叹此花真像是眼泪化成的啊!
同行的一位老师说,到了大理就想谈一场恋爱,恋爱的对象就是大理的山山水水、美丽风光。的确,无论是惊遇、偶遇还是艳遇,都像谈恋爱一样,让人满心满眼都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