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
3日上午,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应邀来豫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谈到规范权力运行问题时,他指出,有的地方,法律文件不如红头文件,甚至不如会议纪要、领导批示、当面打招呼管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针对此类滥用职权、官僚主义的错误认知和行为,着重从制度层面入手,堵塞漏洞,治理源头,规范权力运行,把作风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变成了非常具体的“硬杠杠”。
1 接地气 弃官气
欲使“四风”问题“树倒根除”,必须以刚性的制度来约束。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我市就着眼于从制度层面解决“四风”问题,力求釜底抽薪、正本清源,重点健全了科学民主决策、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重点规范了各类会议文件简报、评比表彰、公务接待、调查研究等事项。
以往,有的领导搞调研,不乏有打前站、踩点的情况,甚至对行车路线、参观地点进行精心设计和包装,不符合节俭、务实要求。对此,我市有关部门制定详尽规则,要求下基层搞调研不通知、不踩点、不陪同,要直奔现场、直奔群众、直奔问题。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在市区调研,即使到了饭点,也一律“各回各家吃饭”。
孟津县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该县新修订的《调研工作制度》提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性、常态化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到村(社区),各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到户,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联系本部门本系统的基层单位。
《调研工作制度》明确指出,党员干部都要确定联系点,不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联系点要侧重选择矛盾大、困难多、经济薄弱的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各层级联系点一般不重复交叉,一个联系点的联系时间不得少于1年。
针对检查、调研走马观花的问题,市审计局要求党员干部开展调研必须定课题、定内容,调研结束后必须写出扎扎实实、有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做到有调查、有研究、有成果。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不扎实,也没有发言权!”市审计局的王锦志说,实践证明,没有什么比制度的力量更能维持改作风的成效。调研制度实行半年多,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每人都提交了质量较高的基层调研报告。
2 凭良心 赢民心
为补上“密切联系群众”这一课,我市各单位纷纷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强调不仅要有形式上的“身入”,更要有带着真情实感的“心入”。
偃师市组织开展了“三联一创”活动,即“百家机关支部联村(社区)、千名领导干部联户、万名党员联心、农村和社区党员创星”,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听民声、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大口镇全体机关干部每人分包联系一名病残人员、一户信访家庭、一户种养殖或加工业致富家庭,吃农家饭、进农家门、明农民事、解农民忧。目前,该镇党员干部共联系240多户家庭,投入4万多元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
市工商局实行的帮扶明白卡制度别具一格。全局机关党员干部与该局定点帮扶的栾川县合峪镇杨山村贫困户一对一建立帮扶明白卡。帮扶明白卡上详细登记了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双方各持一份。该局局长和剑光说,制作帮扶明白卡,一方面是让被帮扶人心里有依靠,一方面是提醒帮扶人,帮扶要上心、帮就帮到底。
3 硬杠杠 硬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我市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形成了可奖励、可追究、可倒查、可问责、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今年8月底,我市组成18个考察组,对县(市)区、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作风情况和工作实绩进行专项考评,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提拔重用,对为官不为、精神状态不佳的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456件、处理482人,其中组织处理267人、党政纪处理215人,县处级干部1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问题90个、处理134人,其中组织处理46人、党政纪处理88人,县处级干部6名。
截至目前,全市各单位已将986个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已经被新规定涵盖或替代的文件废止;修订完善了县级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等10个方面1910个制度机制;建立了科学选人用人机制等14个方面1923个新制度。我市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了权力运行,堵住了“四风”漏洞,挤压了腐败空间,干部队伍风气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