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又叫洛河,发源于陕西秦岭龙凤山,在豫西熊耳山、伏牛山的崇山峻岭间九曲回肠,而后流进洛阳盆地,最终在巩义汇入黄河。
洛水,从中华文明的深处流来,从河洛文化的源头流来,蜿蜒着历史,流淌着文化,荡漾着无尽的风雅。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孔子感慨:“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洛宁长水“洛出书处”的石碑,镌刻着中华民族最初的文明与风雅。
远古,在竹管上钻孔制笛,吹奏出美妙的音符,绝对是一项风雅千古奇妙而伟大的发明。伶伦,这位黄帝的乐官,用洛水畔的青青翠竹,吹出上古的风雅曼妙之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朵开放在洛水之畔的爱情之花,风雅成《诗经》的开篇之作,风雅成传唱千古的经典情诗。而那部孔子于洛水之畔编纂而成的《诗经》,更是风雅成中国诗歌源头漫流的涓涓清泉。
秦时,始皇在洛水祭天,这位崇尚铁血杀人如麻的千古一帝,居然也风雅地唱出“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的《祠洛水歌》。
宓妃,伏羲氏的女儿,沉醉于洛水的美丽,便融进了这段河水,成为风雅洛神。
三国,一个多情的少年,一位天才的诗人,从洛水畔的魏都出发,日既西倾,于洛水迷离如梦的暮色中,邂逅一位凌波仙子,“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洛神把她的风雅意态留在这里,曹植把他的珠玉文字留在这里,从此,那篇凄美忧伤的《洛神赋》,承载起洛神的风雅,也承载起洛水的风雅。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一个风雅的朝代;洛水,一条风雅的河流。当魏晋与洛水时空交汇,历史便跌宕出高山峡谷飞瀑流泉潭瀑相连的绝世景观。
洛浦,是名流雅士吟啸雅聚的佳处。汤汤清流,悠悠远山,芳草白沙,杨柳如烟,名士荟萃,宴饮清谈,魏晋风流,真真羡煞人也。
一个秋风乍起的日子,在洛阳任职的张季鹰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于是,风雅的洛水,演绎了一则“莼鲈之思”的风雅佳话。
永嘉之乱,许多中原文人衣冠南渡,于是,他们把风雅也带了去。永和九年,王羲之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并乘兴挥洒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谓极尽风雅。然而,这次曲水流觞,只是西周洛邑流杯习俗的重新演绎而已。西周初年,周公建成洛邑,为示庆祝,在洛水上泛起带羽翼的酒杯,这就是曲水流觞的起源。
北魏,一位坐镇洛水之阳崇尚佛教的风雅女子,唱着“拾得杨花泪沾臆”的怅然,在洛水之畔建起了高耸入云的永宁寺塔。
武周,一位当初幽唱“开箱验取石榴裙”后来贵为女皇把洛阳定为神都的风雅奇女,也在洛水之畔建起了天堂、明堂,并在龙门西山开窟造像。
永宁寺塔,天堂、明堂、卢舍那大佛,那让人震撼的高度,其实就是那个时代风雅的高度。
流星一瞬的隋代,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东都洛阳的大规模兴建,洛阳牡丹的广泛栽培,成就了隋炀帝的风雅,更延续了洛阳的风雅。
至唐,洛水春潮带雨,云山千叠,澎湃着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风雅。
两宋,洛水两岸的园林,和宋词一起瑰丽绽放,豪放婉约着西京的风雅。
…………
洛水,就这样一路风雅着,风雅成二里头的绿松石,风雅成尸乡沟的青铜器,风雅成蔡邕的《熹平石经》,风雅成嵇康的《广陵散》,风雅成丝路起点的汉唐雄风,风雅成客家南迁的根在河洛。
河图洛书,一画开天,洛水,风雅着一些传说;定鼎之地,制礼作乐,洛水,风雅着一段历史;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水,风雅着一座城市;多种学说,辐辏八方,洛水,风雅着一种文化。
十里秦淮是风雅的,只是有着太浓的脂粉味;苏州、杭州、扬州是风雅的,但佳丽之地太过娇媚,吴侬软语柔若无骨;唯有洛水的风雅悠远大气,因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做了她宠辱不惊气定神闲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