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即重视健康饮食对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实,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饮食不合理、注射方式不规范,导致血糖控制效果差。
现状 糖尿病缠上年轻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900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9.7%,患病人群已占全球的1/3,超过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说:“根据近几年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我国高血糖状态人群已超过20%,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者。”
专家表示,目前糖尿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糖尿病病人年龄呈大幅下降趋势,10岁左右的儿童患糖尿病也不稀奇了,中青年已成糖尿病人主力军。以前,糖尿病一直被视为“老年病”,然而,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糖尿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就患上糖尿病的大有人在。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4)年会一项研究显示,改善整体饮食质量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且饮食质量改善带来的益处不同于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前有个40来岁的患者,有段时间他总是恶心、呕吐、没精神,小便中有大量的泡沫并且发臭。后来到医院一测血糖竟然达到每升20毫摩,并且肾功能已经明显受损,直接到了需要做血透的地步。他没有家族病史,属于典型的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糖尿病。”专家说,健康饮食和积极锻炼是防治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摄入更多全谷类、水果和蔬菜,较少摄入含糖饮料和饱和脂肪,每周5次半小时左右的有氧锻炼。这对预防糖尿病会有显著的效果。
治疗 别等所有药物失效后才用胰岛素
目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大概有30%。“这些病人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急性并发症、口服药物失效或慢性的并发症加重,或处于怀孕、围手术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专家解释,注射胰岛素其实和口服药物一样,也是一种控制血糖的方法,目的是减慢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和疾病的发展速度,不应该把使用胰岛素看作“病入膏肓”的无奈之举。相反,如果非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晚期才用胰岛素,其实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
“注射胰岛素会上瘾,打了就停不了。”很多患者正是出于这种心理而拒绝注射胰岛素。专家指出,这是极端错误的害人的观点,事实上注射胰岛素绝对不会成瘾,而且据最新的研究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短期(2周至数月)注射胰岛素, 可以很好地保护胰岛功能,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药甚至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其实是人体内的生理性物质,比其他所有降糖药副作用都要小,对肝肾功能无损伤。
“至于怕痛的问题,其实目前已经有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的针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专家表示,使用这种针头注射胰岛素,几乎已经感觉不到疼痛。
专家指出,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血糖控制方法只有5种,称为“五驾马车”: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和糖尿病教育,“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目前还需要时间和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加以验证”。
误区 注射不规范“控糖”效果差
从2012年年底开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糖尿病规范注射技术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的患者重复使用针头3次以上,此外,近40%的患者注射完毕后针头滞留不到10秒即拔出,53%的患者从未检查过注射部位。
调查还发现,25%的胰岛素治疗患者发生脂肪增生现象,60%的患者曾在脂肪增生处进行注射。对此,专家指出,针头重复使用、不进行注射部位轮换易造成皮下脂肪增生,而由于在脂肪增生处注射疼痛小,很多患者喜欢在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这样会导致胰岛素吸收减少或不稳定,造成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专家强调,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四分之一处和臀部。为避免皮下脂肪增生,患者在轮换注射时要注意注射点之间相隔一个手指宽度的距离,并且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同时,需经常检查注射部位,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停止在该部位进行注射直至上述现象消失。
此外,注射治疗时要注意针头的一次一换。专家表示,因为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都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重复使用会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甚至会导致针头堵塞。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