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国际童书展将在11月20日至22日举行。截至目前,该书展已吸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家知名童书出版社及相关专业机构参加,预计有超过5万种中外最新童书亮相本届童书展,其中外版童书近两万种,儿童图书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目前儿童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家长只会买书而不知亲子阅读;儿童读物成摆设;学校教师疏于指导;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太少。专家表示,希望通过专门委员会,解决中小学生阅读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1 家长不看书,如何亲子读?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书非常积极,可把书买回来后,如何指导、陪伴孩子阅读完全没概念。专家指出,虽然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书,但孩子不知道如何阅读,也没有阅读兴趣,这跟不买书完全一样。
调查显示:很多成人根本就不阅读,更不要说陪孩子阅读。40%的家长与孩子每天阅读时间为15分钟以下或没有亲子阅读。60%的家长每天亲子阅读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而70%的家长往往只是走走过场。
专家指出,儿童阅读特别需要成人(老师、家长)的辅导,因为儿童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
2 过早触屏阅读危害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终端阅读器开始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令人始料不及,中小学生阅读的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
“儿童过早触屏阅读危害很大,因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处在离线状态,而碎片式的娱乐至死的小道消息已经充斥于网络。”儿童读物出版社总编黄春青表示,新媒体的影响更是深远,阅读的方式、工具全媒体化,读屏一代呈几何级增长。读屏与读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阅读方式。读书是感官之外的想象、理解和全方位的快感,传统的纸质阅读才是真正的深阅读和经典阅读;读屏更多的是短暂感官刺激,碎片化、浅显的信息居多,画面绚丽动感,内容良莠不齐,不利于孩子专注力和宁静心态的养成,更不利于视力健康,更别说人文素养的吸收,因为,真正的经典或长篇不可能在屏幕中耐心地读完,更不可能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过早触屏阅读,孩子只会看不会想,慢慢失去思考能力。
潮流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当经典遇上奥特曼,奥特曼胜。而《熊出没》《变形金刚》《喜羊羊》让一代孩子们如痴如醉。少儿读物内容的游戏化,一些内容暴力、鬼怪、迷信、色情、猎奇的甚至是非法出版的“口袋书”、伪童书,充斥街边小摊玩具店,无时不在影响或毒害着孩子们。
3 应当立法推进儿童阅读
“一组统计数据令国人纠结:2013年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人均读书4.77本,0岁至17岁少儿阅读包含教材人均6.97本。”黄春青说,“阅读当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从阅读的关联的词汇就知道,阅读是教育话题,也是文化话题。”
针对当下儿童阅读现状,专家呼吁应当立法推进儿童阅读。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儿童阅读是应该上升到立法的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应当与国际接轨。”
早在10多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1995年,一群国会议员开始推动设立国际儿童图书馆,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为培养婴幼儿阅读习惯,日本从英国移植了“图书起跑线”运动,鼓励新生代父母说故事给襁褓中的孩子听。2001年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并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4 引导孩子从感兴趣、易理解的读物开始
孩子们往往都背过很多文学常识,知道某部作品的作者是谁,字什么号什么,书里的主人公是谁,可就是没有真正地读过这本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指出,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可概括为“阶梯渐进,树形拓展”。
所谓“阶梯渐进”就是要引导孩子从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读物开始,逐渐提高,就像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自然而然地接近经典作品。
而“树形拓展”也是一个直观的比方。当孩子读了一本书后,可能会沿着这本书的内容,想阅读相关的书,以此类推。
阅读引导者在为孩子选择材料、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为孩子将来能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思想人格,逐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对经典往往并非一见就喜欢,但只要有耐心引导,孩子是会喜欢读名作和经典的。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