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时隔两年多,央行本月21日宣布再次通过下调利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从22日起,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本次非对称性降息波及千家万户,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今起,本报推出“降息引发的连锁反应”系列报道,关注降息对居民储蓄、贷款、理财、投资股市及企业融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敬请关注。
上周五晚,央行宣布自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记者昨日走访我市多家银行发现,尽管降息成了“主旋律”,但由于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部分商业银行反而“加息”。银行人士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差拉大,居民储蓄进入“比息时代”。
1 各银行存款利率差别较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通知,自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降息之后,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商业银行,发现各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差别较大。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调整后的存款利率相同,具体为:活期利率0.35%,一年期利率3%,两年期利率3.5%,三年期利率4%,五年期利率4.25%。除活期存款之外,五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均比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浮0.15或0.25个百分点。
不少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高一些。例如,兴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42%,一年期利率为3.025%;光大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385%,五年期利率为4.5%;中信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42%,一年期利率为3.3%,两年期利率为3.685%,三年期利率为4.4%。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揽储拓展洛阳市场是其第一要务,因此存款利率会相应高一些,以求增强竞争力。
2 部分商业银行反而“加息”
当降息的消息公布时,市民卢文丽不免有些懊恼,因为她的银行卡活期存款刚刚攒够了5万元,准备存成定期储蓄,“降息了,钱又少点”。而令她感到惊奇的是,当她昨日到银行咨询时,却发现无论是活期存款利率还是三年期利率,反而上升了。“利息不降还能升,真没想到!”她感到很意外。
根据央行的规定,在降息的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造成了央行降息、部分商业银行“加息”的反常现象。
例如,调整后,洛阳银行的各时限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即执行目前基准利率的1.2倍。具体来说,活期利率从0.385%升至0.42%,一年期利率维持3.3%不变,三年期利率从4.675%升至4.8%。无独有偶,兴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也从0.385%升至0.42%。
3 利息差别拉大,反映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
降息后,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差进一步拉大。例如,若市民存10万元活期存款,按照目前市场上0.42%的最高利率,一年利息为420元;若按0.35%的最低利率,一年利息为350元,相差70元。若市民存10万元三年期定期存款,按照市场上4%至4.8%的利率区间,一年利息最低为4000元、最高为4800元,相差800元。
银行间存款利率差的拉大,反应了利率市场化进行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自主制订利率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工商银行洛阳分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化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已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但存款利率还有上限限制。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决定利率高低,从而引导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该负责人表示,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洛阳银行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与以前类似,估计其他商业银行也会陆续推出更高的利率来吸引存款。而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银行间存款利率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本报记者 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