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洛 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3月2日 星期

有多大脚穿多大鞋
——量力而行的智慧

□一池月光

腊月二十四,去理发。小小的理发店人满为患,女老板忙得不可开交,一位顾客似乎等急了说:“老板,你这地方也太小了,赶紧换个大点的店面吧!”老板说:“有多大脚穿多大鞋,以我现在的资金还不能扩大规模啊!”

“有多大脚穿多大鞋”这句谚语,其实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的一种通俗说法,这句谚语告诫大家:人要量力而行,别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可惜,很多人往往不自量力。

《三国演义》中的王朗,本是汉朝末年的一个没落臣子,到了魏明帝的时候,爬上了司徒的高位。他历经变乱,刀光剑影,却像个不倒翁。诸葛亮北伐时,他不顾76岁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主动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结果被诸葛亮三言两语驳倒,直气得心脏病发作,大叫一声死于马下。那诸葛亮乃天下闻名的能言善辩之士,当年在东吴,舌战群儒何等霸气与威风。可王朗不自量力,偏偏要与孔明斗嘴,后果自然很严重。

王朗的不自量力,送了自己的性命,而明英宗朱祁镇的不自量力,却祸及整个大明王朝。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一边是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一边是长于深宫,毫无军事才能的明英宗,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悲剧。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自不量力往往会使人付出惨重的代价,而量力而行的前提是自知之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虽然恃才傲物,却颇有自知之明。当他登上黄鹤楼,正要赋诗时,看到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李白立刻清醒下来:自己不可能写出超越《黄鹤楼》的诗句,于是慨然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两句诗。作为朝野尽知四海闻名的“诗仙”,在名气远远不如自己的崔颢面前,能够避让,能有自知之明,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乾隆年间,有人上书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场所,竟然悬挂一个奸臣的字,实在不合时宜,有辱国体。乾隆觉得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他自己也率先垂范写了几幅。可是,经过认真比对后,乾隆发现,没有一件可与严嵩所书三个字相比,他只得叹口气,下令将所有作品尽毁,仍然让奸臣的字高高悬挂。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一生文治武功,堪称中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但面对明奸臣严嵩的题字,他竟然能就书法论书法,没有因人废字,又表现出难得的清醒,这份自知之明,恰是他能成为开创盛世帝国英明君主的最好注解。

《左传·昭公十五年》里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都有自己力所不及的地方。这种局限可能是由于自己体力、心智或情绪上的缺陷所致。量力而行关键在“量”,也就是正确评估检测自己的能力。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才不会强迫自己去扮演不适当的角色,集中精力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