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天生的“剪刀”人生里,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报酬。但40年来,他做得很开心。
日前,在长安路办事处长安路四社区4号院,85岁的刘天生一边挥洒自如地“挥舞”剪刀,一边和前来理发的人聊着天。
在一旁等待理发的居民说,刘师傅退休后,就在这里为居民义务理发。上门来理发的居民,随来随理,他热心接待;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他还提供上门服务。
1975年,刘天生到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喜好帮同事、朋友理发。其他车间的员工见他理得不错,也来找他帮忙。退休以后,闲不住的他一直考虑着做些什么,于是就想到了自己擅长的理发。
从那时起,一块围布、一把梳子、两把推子、两把剪刀,还有用来擦头发的海绵……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他的“义务理发点”开张了。每天来理发的居民,少则五六人,多则十余人。
2009年,刘天生搬至联盟路居住,但他忘不了街坊邻居,定期骑车回来为大家义务理发,他说:“我在这儿住了30多年,和老伙计们都有感情了,舍不得离开啊!”
2013年,为方便刘天生理发,社区在北5号院给他找了一间小屋。理发环境好了,前来理发的人更多了。渐渐地,社区4号院的居民也慕名来找他理发。
去年,为让居民少跑腿,刘天生又在4号院设了一个理发点。此后,他每天8时至10时,周一、周三、周五在4号院理发,周二、周四、周六在北5号院理发。
如今,他每个月都有100多个“固定客户”。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岁,最大的近90岁高龄。他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哪天该给谁理发,哪天提供上门服务,他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
71岁的居民孔祥娟说:“我老伴偏瘫,第一次是我推着轮椅让刘师傅给理的发。从那以后,刘师傅主动上门来理发。”
“不管怎样,都不能耽误大家理发。我老了,能为老街坊做点事,心里高兴。”刘天生说。
本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