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公元630年—公元700年),原籍太原,后居东都洛阳,死后葬于洛阳。狄仁杰为人正直,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他刚正廉明,判案如神,后人以他为原型,创作了《狄公案》《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等文学和影视作品,狄仁杰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断案高手 名扬千秋
唐高宗时,狄仁杰考中进士并步入仕途。狄仁杰任大理丞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聪慧的头脑、勤政的态度、缜密的思考、果断的作为,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认为他们不应判死罪。唐高宗怒道:“他们是让我做不孝之子,必须要杀他们。”狄仁杰道:“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高宗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日后,狄仁杰被授予侍御史。
从1954年至1967年,荷兰人高罗佩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潮中案》《漆屏风》等十几个中短篇小说,这些与他早期的作品共同组成了130万字的鸿篇巨制——《狄公案》。《狄公案》的英文名字是《Judge Dee》,可直译为《狄法官》,出版后即征服了西方读者,在欧洲风行一时。“Judge Dee(狄公)”从此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的福尔摩斯”。
被诬入狱 机智脱险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狄仁杰被重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酷吏周兴等诬陷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被拘押,生命危在旦夕,但狄仁杰利用当时法律中一条款——“承认罪行可赦免”,就表示认罪,同时向狱吏借来纸笔,在被子一角写明真相,并撕去被角,藏于棉衣中。
其子狄光远前去探视时,狄将棉衣交给他,他儿子将被角呈给武则天,武本就钦佩狄的才华,下令释放狄,并召见他问:“你为何承认造反?”狄答:“臣从未承认造反,是别人伪造的。”武下令将狄放任地方,但不久又召回洛阳并加以重用。
力谏武皇 唐嗣得复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欲立梁王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大怒。后来,武则天对狄仁杰道:“我梦见下了好几盘双陆都没有赢,这是什么原因?”狄仁杰回答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无子,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姑侄与母子谁更亲?您立庐陵王,那您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宗庙。若立三思,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武则天醒悟,当天便派人到房州迎接庐陵王李显。当初,曾有大臣多次请求迎太子回宫,武则天都不肯答应。只有狄仁杰以母子天性为说辞,最终感动了武则天,恢复了唐朝的嗣统。
反对奢侈 荐举贤才
武则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费数百万钱,官府库存不够,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不损害百姓,还有什么可求的?现在边境未得安宁,应当放宽徭役,免去不急需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误了农时,也是放弃根本。况且,没有官助,按理难以办成。既费官府财物,又耗尽人力,如一方有灾难,那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听!”因此作罢。
狄仁杰一心为国,一生为民,由于才干超群,做事干练,深得武则天赞赏,她晚年对狄更为信任。狄仁杰大力举荐贤才,如姚崇、张柬之、桓彦范等数十人,皆为唐代中兴名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率兵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武周王朝结束,这同狄仁杰之力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