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全市上下都在积极行动,掀起植树造林、爱绿护绿的热潮。但植树造林是一门学问,只有深入研究、科学推进,才能确保实效,走出“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怪圈,真正助力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植树造林要以人为本。在地点选择上,既要做好荒山荒地、河湖周边、干道沿线等处的绿化造林,又要做好人们生活、活动、聚集之处的增绿和绿化提升,实现绿容率与绿视率的有机统一。要以提高群众感知度为目标,将植树造绿的战场由城郊、山头、广场、景区、公园逐步向居民小区、工作单位和庭院小巷扩展和渗透,让群众推开窗即看得到绿色、走出门就感受到绿意,真正享有宜居的获得感。
植树造林要突出特色。绿化,既要注重整体效果,又要打造特色景观。区域绿化宜选取适应性更强、成本更小、更易成活成材的本土树种为主,搭配好常青树、长寿树等景观树种。街道绿化既要考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增加绿化层次,搭配好乔木、灌木和花草不同类型,实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植树造林要注重效益。造林,既要考虑生态功能,又要兼顾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洛阳山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群众对造林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的需求。要找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在大力发展速生经济林的基础上,搭配种植一些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同时还可以考虑把绿化造林与脱贫攻坚、退耕还林、林下经济、果蔬采摘、乡村游等相结合,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道路,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