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水之北,洛阳因此得名。可除了洛阳市,神州大地还遍布着数不清的洛阳镇、洛阳村、洛阳街道办事处……不过这个“数不清”的问题,近期有了答案。
我市年近古稀的集邮爱好者马克勤用时逾两年,奔波3万多公里,落实了62个“洛阳”村镇。这也是官方和民间首次对相关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其结果被老马整理成书,并于近日正式出版。
1 “除了台湾屏东县盐埔乡洛阳村,我全都去了实地”
拿着新书,老马自豪极了,这项考察自2013年10月起,“地图资料中能查到的行政村(含)以上的,除了台湾屏东县盐埔乡洛阳村,我全都去了实地。”老马说,近一点的有河南山西的,远一点的有广东广西的。
不论远近,老马都带着夫人一起前行。两个人想着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就订好计划,一次出去一圈,回来歇歇,整理完材料就再出发。在贵州市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洛阳村,俩人还办了红宝石婚纪念仪式。
起初并没有成书的打算,只是出于好奇,想对全国以“洛阳”为名的村镇做个走访,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市著名文史学者乔仁卯建议道:“老马,你劳心劳力这么辛苦,得出的结果应该写成书,让更多人看到。”
一语点醒梦中人,老马说写就写。
于是今年春节前后,一本老马撰文、夫人配图的书开始逐渐成形。名字起得也有气势:《天下洛阳万里行》。
可也一点不夸张。
说的是全中国叫“洛阳”名的村镇。
2 两年多时间,十次出行,行程3万公里
这两年多时间,十次出行,林林总总算下来,行程超过3万公里!
既然是迁徙的地方,有些村落必然比较偏僻,一走就是半天,老马和夫人不辞辛苦,一个个坚持走访下来。
这一实地调查,还真出了成果。现在报刊及网络文章,提及各地“洛阳”由来,一般均归因为河洛人为避战乱而出现的数波迁徙。
老马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数量的“洛阳”村镇,属于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河洛先民南迁而形成的,如随州曾都区洛阳镇、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肇庆德庆县播植镇洛阳村。
另有三分之一“洛阳”村镇的得名原因,是由于古都洛阳和河洛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如因李白赞美而得名的湖北云梦县伍洛镇洛阳村、洛阳人刘禹锡曾任刺史的广东连州瑶安瑶族乡洛阳村等。
剩下三分之一“洛阳”村镇,有的是由于谐音演变得名,有的则因为史料缺失,得名原因不详。
老马的这些结论得到了我市著名考古学家徐金星的认可,在徐金星专门为《天下洛阳万里行》做的序中说,老马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作为众多‘洛阳’村镇得名的主要缘由,应该是成立的”。
就这么兜兜转转,历时两年多,一本饱含老马心血的调查记录终于出版了。如果您也有兴趣,可以前往洛阳邮政大厦24楼市集邮协会阅览室欣赏老马的这本精心之作。
3 “能给洛阳宣传出点力,干啥都值得”
这本书写完了,老马也没闲着,身为一名集邮爱好者,由他主笔、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洛阳集邮史略》即将正式和读者见面;退休前在民政局工作的他,还准备近期提交申请,看看能不能与神州大地的其他“洛阳”村镇建立联谊机制,真正实现“天下洛阳一家亲”。
同时,老马还在收集相关邮政材料,准备明年办一个以“洛阳·记忆”为主题的展览,展示一下百年前的洛阳风景。
老马很忙,忙并快乐着。“能给洛阳宣传出点力,干啥都值得。”老马说。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陈肖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