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到7年前,也是初夏时节,一部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该剧以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发展史为背景,讲述了郭家人救死扶伤、关怀弱者的故事,得到众多观众青睐,一时间在神州大地掀起一股“中医热”。
这部电视剧就是《大国医》。该剧编剧孟宪明说,“国医楷模”郭维淮最令人称道的,除了绝技,还有高尚的医德。
1 从不收礼
尽管郭维淮的追悼会已经过去一周,但一位老人讲起当时的一件事,仍潸然泪下。
这位老人和郭老相识60多年,一起经历了许多坎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惊闻郭老离世,老人怀着巨大的悲痛前去吊唁。其间,他拿出礼金,却被郭老的子女婉言谢绝了。对方说,父亲生前专门交代,绝不能收任何人的礼金。
“我们共事60多年了,我知道他从不收礼,这也是我第一次给他送礼,实在是因为这份感情……”老人哽咽着,泪水充满眼眶。
郭维淮从不收礼,这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的。几十年来,他给自己和家人定下规矩:送礼不要,请吃不到。病人出于感激所送的东西,他也一一婉言谢绝;许多国外学术团体、专家、学者来院参观学习所赠送的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医院。
2 不徇私情
近日,当记者再次来到洛阳正骨医院门诊楼3楼时,郭维淮女儿郭艳锦的诊室外病人排起长队,在门外依稀能听到里面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在嘱咐病人如何用药。
郭老的外孙女郭珈宜,此时正跟随郭艳锦坐诊。我们不忍打扰正在悲痛中忙碌的郭艳锦,而当郭珈宜回忆起外公的点点滴滴时,亦数次落泪。
45岁的郭珈宜是洛阳正骨医院非手术治疗骨关节病中心主任,也是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她的母亲是郭维淮的大女儿郭艳丝。不幸的是,郭艳丝于1994年遭遇车祸离开人世。
按许多人的想法,郭珈宜到洛阳正骨医院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外公是医院院长,家里许多长辈都是医院的骨干。可实际上,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1985年,郭珈宜到南阳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学习中医。毕业后,她本想到正骨医院工作,没想到外公不同意。“当时不允许子弟到医院上班,外公严于律己,更是不能例外。”她说。没办法,郭珈宜只好到原玻璃厂医院工作。3年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对中医及郭氏正骨的研究不断深入。直到2010年,医术日益精湛的她才到洛阳正骨医院工作。
“当时对外公的做法也感到不理解,有怨言,可现在想想,我真的为外公不徇私情的高尚品德所深深折服。”郭珈宜动容地说。
3 谦虚低调
郭维淮作为一代中医正骨国手,曾经给多位中央领导人看过病。不过,他为人谦虚低调,对这种事从不声张,包括郭珈宜在内的家人也毫不知情。
在20世纪80年代初,郭维淮曾数次进京,家人都以为他去开会。“还是到了洛阳正骨医院建院3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1986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发来贺电,我们才知道原来外公去给国家主席看病了。”郭珈宜说。
那时,李先念主席腰肌劳损多年,长期卧床,看遍了北京的名医都没人能治好。在别人的举荐下,郭维淮进京为主席看病。他开出了内服壮腰健肾药物筋骨疼消丸、外用平乐展筋丹的药方,并用郭氏正骨手法加以按摩。没想到,7天之后,成效显著,李先念主席已经可以下地行走了。
在郭维淮去世后,李先念主席的夫人林佳楣专程派人到郭家吊唁。
“外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淡泊名利、谦虚低调,从未用这些为自己或家人办过事。”郭珈宜说,除了医术,外公的品格才是平乐郭氏正骨最大的精神财富。她会沿着先辈的足迹,平平淡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将外公的医术、医德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郝洋 通讯员 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