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7月16日 星期

新安:职教为脱贫攻坚“强筋壮骨”
刘功银 《农民日报》记者 李丽颖

编者按

昨日,《农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新安:职教为脱贫攻坚“强筋壮骨”》,报道新安县将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让贫困学子学有所成、顺利就业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为县域招商打造人才优势的做法和成效。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大学生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企业抛出高薪招不到过硬的技工。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大、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是达不到用工要求、大学生就业难。河南省新安县将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行“三保”理念,有效摆脱了这种尴尬局面。日前,记者走进新安县,探究该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奥秘。

1 保成才 让贫困学生看到希望

新安县位于豫西山区,近年,把科教育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之一,提出了职业教育保成才、保就业、保证书的“三保”理念,结合工农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能为学生提供岗位、为家庭增加收入、为工业储备人才的特色专业,全县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达100%,职业教育也成为破解“三农”难题、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把“金钥匙”。

职业教育会集的人群,大多是家庭贫困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一个劳动力的成功就业,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的脱贫。从去年秋季开始,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将全部免除学费,惠及千百万贫困家庭。

厥山村青年刘恩峰家境贫寒,中考时,他报考了县职业高中的机电专业。毕业后,他凭借在学校三年学到的过硬技术,应聘到距村子不远的铝加工厂。由于他基础好、上手快,很快由普通技工岗位调整到专业技术岗位,每月工资6000多元。如今他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这两年,他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家电,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近年,新安县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有5亿多元,已形成一所大专院校和一所中职院校,开设专业60多个,累计培养各类技术工人3万多名,今年在校生人数达1.8万。

良好的环境、特色的专业、过硬的师资和高质量的就业,使职教逐步成为新安的名片,周边县市的学生也纷纷到新安就读职业学校。一些贫困山区的青年通过职业教育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新安职高校长付小平说,职业教育把教室搬到工厂、田间,学生可以直接在一线学习、实践,学校也能从中发现不足,从市场中寻找新的课题,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变成了工厂的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了“跳板”。

2 保就业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新安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后,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河南省十强。经济实力上去了,但仍有部分农民收入徘徊不前。据该县扶贫办主任梁幸福介绍,目前新安还有2.2万贫困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农民没有一技之长,致富无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压力要求新安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脱贫。

家有财富千万,不如身怀一技。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脱贫,该县在抓好在校生教育的同时,发挥现有职业学校的专业优势,根据群众需要,组织特定培训课程,把技术送上门,直接有效地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山清水秀风景好,只见大哥不见嫂。”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多年来新安县龙潭沟村一直是个贫困村,一些年轻人甚至面临找对象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实施旅游开发、精准扶贫后,80%以上的村民家里有了轿车。

龙潭大峡谷景区开发后,县政府对当地农民进行三产服务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发展农家宾馆。

目前,龙潭沟村80%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脱贫致富的龙潭沟村,还带动周边的村民从事旅游。

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郅书安说:“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精准的脱贫举措,是贫困家庭迅速摆脱贫困的‘直通车’和‘金钥匙’,是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惠及几代的民生工程。”

3 保证书 让学子展翅高飞

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今天,有的地方拿土地当优势,有的地方拿政策引客商,有的地方招不到商,而在新安县,客商不招自来,他们看重的就是该县的人才和劳动力优势。

“上海酒店110人、合肥胜利科技60人、郑州海马80人、奇瑞汽车60人……”在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办主任的记事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是什么让这些大型企业把用工的“绣球”抛向该校?该主任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设置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实现学生‘订单化’,入学即就业。”

去年8月,奇瑞公司与该校沟通,想在该校招聘汽车应用监测维修专业的学生,原计划将今年毕业的400多名该专业学生全部招录,可最后只招到了60人,原因是该专业的学生早在一年前就已被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预订”了。

20岁的农村学生马若飞,去年在洛阳市某星级酒店当实习厨师,因表现出色被企业老板相中,目前他带着证书已与酒店签订了劳务合同,每月能拿到5000元工资。“5000元在本地也算是高收入,父母每年种地的收成还不抵我一个月的收入,一些读本科的同学都羡慕我的工作,掌握一门技术比啥都强。”马若飞说。

新安职高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学校走的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路子,实行产教合作与校企一体化办学,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外,还有一本专业技术证书。目前,新安职高与德国实行联合办学,首届学生将于明年毕业,届时他们将领取“洋证书”,可在两个国家选择就业。

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新安农民得到实惠,企业尝到甜头,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职教招生人数连续3年以年均3000人的速度递增,与之相对应的是贫困人口的减少。据统计,3年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后脱贫的人口超过1万人。去年该县专门部署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明确提出,家庭困难的学生只要有意上职高,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补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新安县委书记王玉峰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增收,我们就是要通过‘送智’的办法,让学生和贫困群众接受完整的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