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让他的学生各言其志,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大为赞赏。其实曾点并没有讲什么深奥的义理或远大的志向,只是说春天要和大伙儿一起出去走走,要和伙伴们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玩耍。
春游,不仅要舒活筋骨、放飞心情,还应该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生机,与大自然交流。中国自古讲求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将自己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融为一炉,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自然界的各种声色气味,去感受自然的广大空灵、澄澈纯净。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所有生物,也就在于我们拥有能够与自然交流和沟通的心灵世界。有人会说,武大夫你说的这些太玄乎了,我就是一个俗人,学不会什么天人合一啊。其实很简单,在野外,闭上眼睛,放松呼吸,放松全身,什么也别想,就是听听山涧溪流、鸟叫虫鸣,保持5分钟,你就会发现,糟糕的心情已经“多云转晴”啦。
自然界的生机处处都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你看那一江春水,它是不是由隆冬的千里冰封,融作绿水,化静为动,汩汩向东?苏东坡的诗里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水为至阴之物,然在主生发的春天,也会变得活泼,变得温暖。你再看那风,是不是由凛冽的西北风化作了温和怡人的东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风乃天地之使。
《素问》里说“东方生风,风生木”,也是同样的意思。自然界诸多植物的繁衍生殖,靠的不就是风做信使,将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吗?然而风不仅仅只与植物相关,在传统医学里,各种动物均分属五种之一,虫就是动物,风的繁体字为“風”,《说文解字》里说“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今常言“风化”,根据在此也。
可见,风实乃化育万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感受春的气息,莫过于沐浴一下如酒醉人的春风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吹动我们的心弦,它是信使,是自然万物之间的媒介,也是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媒介。在春风里,众生平等,共同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自然界的生机是微妙而又神奇的,它有着让人惊叹的伟大力量,而这又需要你去用心地领会。百草萌生的时节里,你真的应该亲近自然,舒展身心,将自己融入这一片清新天地,捕捉住缕缕生机,将这份欣欣向荣植入心田,作为滋养五脏六腑的营养。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法自然,无违天道,养生之“道”与你也就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