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洛阳·深读·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12月8日 星期

白马驮经事已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唐·张继《宿白马寺》

张继(约公元715年—约公元779年),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大历年间,张继担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歌多登临之作,风格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是《枫桥夜泊》。

《宿白马寺》是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唐代白马寺规模宏伟,香火最盛。安史之乱后,白马寺遭到巨大破坏,张继于安史之乱后抵洛,夜宿白马寺,目睹兵燹之惨状,触景生情,遂作此诗。作者由眼前白马寺的残破情景,联想到当年白马驮经的辉煌过去,触景生情,乱世之中自己羁旅他乡,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汉代白马驮经的故事已过去很久了,白马寺的辉煌已不可见,眼前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遗迹,依稀可看到往日的模样。张继用白马驮经这一典故,含蓄地概括了白马寺的辉煌历史,又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作者紧接着抒写夜宿白马寺的感受:茅屋破旧,秋风萧瑟,一片凄凉,一夜的淅沥秋雨触发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渲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突出。

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枫桥夜泊》后的又一羁旅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羁旅之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本诗前两句描写白马寺经安史之乱后碑碣断裂、殿堂倒塌的破败景象,后两句写秋风秋雨中夜宿寺中的羁旅思乡之情。诗体清新,耐人寻味。

(婀夕)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