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吃烧饼是一种生活习惯。方圆二里内,有两个烧饼铺子。其中一个,走马灯似的老是换人。今天是个青头小伙子,明天就换个中年大叔,而后又来个小媳妇儿接替。总之,生意就是做不长久。
奇怪的是,唯有街角那个苗师傅,稳稳当当贴了二十余年烧饼,也把小苗贴成了老苗。为什么呢?
小城人心里有杆秤,谁耍一点猫腻儿,都躲不过他们的眼睛。就说烧饼的大小吧。刚来的摊主,总是高调大气,把饼子做得分量重,大过苗师傅烧饼一圈儿,而且厚实。就那么十天半月里,能把顾客都吸引到摊位前,排起长龙。这让苗家铺子倏然显得冷清。
一个月之后,新开业的那家烧饼立马像干瘪的枣子,失去了昔日的饱满,瘦掉几圈儿。于是,大家开始怀念苗师傅的饼,人群开始返流。苗师傅家的饼子,谈不上有多大,但实在是有预期中的分量呢。
新来那家撑摊的小媳妇儿碎嘴子,喜欢张扬,口吐莲花,把自己的饼夸得仿佛是世间无可比拟的美味。一边夸海口,一边趁人不注意,将那些烤煳的饼子叠在下面,疾速装进袋子里,挂在你的车把上。
苗师傅呢,寡言少语。不小心烤煳的饼子,一扬手,另外撂在一处,不卖。他老婆说,自己吃不耽误。苗家的饼子,你使劲用眼光测量,个头均匀,形状规则。他不让你吃亏,也不叫你沾光。
上班族,有时加班晚,急急忙忙来买些烧饼,可是一摸口袋,钱包忘记带了,一脸羞涩。苗师傅表情淡定嘴角微扬:没事没事……尽管拿走!接过烧饼,感觉不好意思,忙不迭承诺:下次一定带来哈。苗师傅不再客套,埋头忙碌。在你的心里,老是惦记着这件亏欠的事。还钱时,苗师傅表情茫然,原来早已忘掉了。
喜欢吃苗家铺子的烧饼。一摞摞焦黄厚实的烧饼里,藏着人生的诚信与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