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洛 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5月16日 星期
旅人凝望
茅津渡幽思
□段延青

在黄河万里行程转弯处的豫晋陕交界处,南面伏牛山,北边中条山,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祭天,大禹治水,斧劈三门,留下了中流砥柱。这里就是古陕州,如今的三门峡市。

后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神农氏后人焦国的君臣百姓。《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汉书·地理志》说陕县“有焦城,故焦国”。周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周文王的弟弟虢(guó)仲分封于西虢,即今陕西宝鸡一带。后来西虢国君拓展疆土,占领了焦国都城,迁虢都于上阳。

那个时代,大国称雄,弱肉强食,国与国之间充分彰显着丛林法则。焦虢之战,虢国的虎狼之师占尽了上风,之后却被强大的晋国吞噬。

与虢国隔河相望的是虞国,虞国的北边是晋国。当年,虢国物产丰饶、经济发达、军事强盛,虢君作为周王朝的“卿士”,经常带领猛虎一般的虢国士兵讨伐有违王命的诸侯之国,与晋国结怨。晋献公当政,正值国富民强之时,他拓展疆土、建立霸业的目标锁定了宿怨已久的虢国。但讨伐虢国需经过虞国。如何顺利通过虞国呢?大臣献计,送美玉宝马给虞国国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贪图小利的虞国国君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大夫宫之奇赶紧阻止:“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会感到寒冷啊!使不得!使不得!”国君不以为然,坚持借道。于是,晋国雄师借道虞国,浩浩荡荡来到黄河边上的茅津渡。

黄河流经此处,水流平缓,两岸地势平坦,商朝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在此设立渡口,河北岸山西的煤和盐从河对岸源源运来。茅津渡作为通往中原的咽喉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为晋军入侵虢国的通道。

虞国国君接受了晋国的美玉宝马,借道给晋国。晋军从茅津渡过河,占领了虢国下阳。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假道于虞,渡过茅津渡,攻破上阳,伐灭了虢国,在班师途中,顺手灭了虞国,留下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成语典故。

在漫长的历史中,茅津古渡见证了多次重大事件。公元前627年,秦军伐郑,晋出奇兵从茅津渡河,以逸待劳,大败秦军于崤山;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浩浩荡荡从洛阳经此前往长安;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从此渡河挥师北上直逼京城……

茅津渡,在坚硬的历史中演绎出黄河一派温情风景。夏秋时节,夕阳落下,因与河水走向一致,火红的日轮仿佛被滔滔河水渐渐吞没,景色壮观绝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茅津晚渡胜景。宋代诗人魏野曾赋诗《茅津渡》曰:“数点归鸦啼远树,人行欲尽夕阳路。暮霭还生竹坞村,西风乍起茅津渡。”

1991年,由于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茅津渡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如今的茅津渡,岸边垂柳依依,河水清澈如玉,迷人的风景吸引着游客到此欣赏美景,体会千年的厚重。

奔腾黄河水,豪迈又柔美。站在黄河边上,聆听黄河的涛声,那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岸边,展现的是千古风情。青青芦苇,挺直了腰杆,站在黄河水中,树立起的是亘古的姿态。当蒹葭苍苍的诗句从《诗经》里流出,就像生生不息的黄河水,长久流淌。大片大片的野生芦苇深深扎根于黄河边上的泥潭里,坚韧而顽强。暴雨洪水来袭时,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组成一道坚固的堤坝,抗击着洪流,保护着黄河的安澜;风平浪静时,它们显示出明澈的柔美。

水滔滔,情悠悠。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黄河边上过往人,有欢愉,有忧伤,有幽思,有梦想……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