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宜阳县产业集聚区青岛啤酒公司“三新”讲习所里,听完党课和管理技能知识后,大家讨论热烈。
宜阳县坚持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党员群众整体素质为目标,利用现有场所、整合学教资源,组建讲习队伍,分层建、规范用、制度管,全面推进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建设,创新讲习措施,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讲习所成为基层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课堂。
分层来建设,类型更多样
针对乡村、县直单位实际,该县分三个层面推进,确保简便宜行,不重复建设,实现讲习“常态化”。在村级层面,村级党组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阵地、党代表工作室、党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小剧场、道德讲堂等场所,建设实用型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县直单位层面,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建设单独型新时代“三新”讲习所,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的,结合中心组学习场所、党员活动室、会议室、道德讲堂等,建设融合型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对于多个单位共用办公场所的单位,建设共享型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在“两新”组织、企业层面,结合工作、生产、生活实际,依托现有的党建阵地,建设实用型新时代“三新”讲习所。
为保证讲习活动长效开展,做到建制度、明责任,实现讲习活动常态常新,该县围绕“谁管理、谁负责?什么时间讲、有谁来讲?讲什么、在哪里讲?”等问题,建立健全《讲习所管理制度》《讲习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年度有计划、每月有主题,确保讲习所照章办事、按制理事。同时明确责任,在每个讲习所设置“召集人”和“督导员”,“召集人”由基层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具体负责每月讲习活动的人员组织、场所安排、讲师联系等工作;“督导员”由乡镇的“党建示范员”和“党建指导员”,以及县直单位主抓党建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督导各讲习所活动是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真正做到讲习活动有人管理、有人负责。
讲习接地气,入脑又入心
怎样使讲习所更加“接地气”?宜阳县整合各类型精英,壮大讲习队伍,将“乡镇两大员、党校讲师、县人才专家、第一书记、村干部、文化名人”等10类人员作为主要讲师,每个讲习所至少安排12名稳定的讲师,并结合党建书屋“党员读书会”,由各基层党组织选拔1名党员,充实进全县“讲习所”讲师队伍库,并到所在党支部讲习所进行宣讲,目前,全县共有“三新”讲习所讲师2631人,为基层建立起一支“带不走”的宣讲队伍。
“讲习所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就是要把惠民政策、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讲清楚,探讨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该县科技局驻董王庄乡前村村第一书记谷志飞在讲习课堂上信心满满。
“以为会讲一些‘高大上’的知识,谁知道内容很容易懂,讲我们所需要的,大家很喜欢听。”提起讲习所,村里79岁的老党员刘常河脸上乐开了花。
怎样让讲习所成为开启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推动民富的源泉?该县经过认真走访和研究,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制订了贴近农民实际的讲习方案,并依托群众需求,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政策理论、道德文化、乡村振兴等内容,组织骨干队伍成立了流动讲习所,将讲习活动办到田间地头、劳动一线、居民楼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由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讲政策,党员群众谈收获,在“听他人讲”的同时让群众“自己讲”,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科技文化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智慧党建、微信等手段的“网络讲习所”,也使讲习活动更灵活、更便捷。
目前,宜阳已建成“三新”讲习所534个,开展讲习活动433次,参加党员群众17239人次。“三新”讲习所成了群众的党建阵地、精神课堂。 (周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