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阳·县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5月24日 星期

夯实队伍 提升素质 激发活力
新安为乡村振兴引才聚智

近日,新安县北冶镇、青要山镇的宣传片《魅力北冶 千年瓷都》《绿水青山 青要山》拍摄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把宣传片交给30多岁的年轻人制作,两镇的底气来自对张飞的信任。

张飞的老家在新安县石井镇五顷村。大学毕业后他留在湖北武汉发展,涉足电子商务,成立影视工作室,生意顺风顺水,在当地娶妻生子。2016年年底,张飞回到老家,“众筹”500余万元流转本村撂荒地500亩,挖水塘、修水渠,种植高山有机大樱桃,安置20多名村民就业,昔日的荒山有了生机。张飞为石井“量身订制”的宣传片《印象石井》一经推出,便引起轰动。

把张飞“挖回”到老家创业,是新安打好亲缘牌、聚集乡村振兴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只有让乡村成为人才发展的大舞台,才能奏出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近年,新安结合实际,在队伍建设、素质提升、机制建设上使长劲、出实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引才聚智夯实人才队伍。新安坚持以贴近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为原则,拓宽引才渠道,灵活引才方式,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专业人才引进、企业自主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集聚了一批基层急需的“三农”紧缺人才。出身陶艺世家的“泥腿子”张逸人,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2010年发掘洛阳紫砂,填补了中原乃至我国北方紫砂的空白,颠覆了“天下紫砂出宜兴”的旧论,被新安县评为拔尖人才,不但每年有丰厚的物质回报,还有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去年9月,张逸人以“牡丹使者”的身份参加了重走丝绸之路活动,洛阳紫砂作为“丝路华礼”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他因势利导,在北冶镇创建了紫砂“扶贫车间”,不但传播了紫砂技艺,还让14名群众有了稳定收入。目前,新安有陶瓷工艺企业6家,家庭作坊10个,陶瓷工艺传承人50余人,从业人员200余人,开发陶瓷、紫砂产品330余种,年产值1000万元。

注重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充分利用党校、新安职教中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及各行业协会等资源,采取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产业实践、项目参与等方式,提升各类人才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信心和技能。同时,结合农村农业重点项目,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农村致富领头雁,示范带动更多本土人才创业致富。该县石井镇介庄村的付秋锋,1999年从新安职高毕业后到深圳求职,从一线工人晋升到管理职位。2012年,他回到介庄,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起了300余亩的观光采摘园。

完善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新安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县级拔尖人才选拔范围。通过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发放边远地区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及畅通人才晋升渠道等方式,为“三农”工作队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在各镇设立人才服务站,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有效帮助“三农”工作队伍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激发“三农”人才队伍服务基层、振兴乡村的活力。70多岁的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安,党支部书记一职一干就是44年,坚持“一碗面”待客,“乡村大喇叭”用坏了20多个,把村子建设成为省文明村,他的工资在全县村干部中也是最高的,有3200多元。

前不久,该县印发《新安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按照规划,今年,新安将整合全县科技培训人才和资金,创新农民培训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人,对720人进行创业培训,对9200名农民进行脱贫致富技术培训,让乡村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香饽饽”。

(郭建立 许金安 王小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