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7月24日 星期
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石拱桥——
晋洛阳旅人桥
□周得京

在我国桥梁的百花园中,石拱桥是一株娇艳的奇葩,我国各地都建有石拱桥。但您知道吗?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石拱桥就建造在洛阳。

我国石拱桥的创始时间是人们颇感兴趣、争论热烈的一个课题,现在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那么,我国最早的石拱桥究竟建于何时?

目前,全国史学界公认,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石拱桥,是1700多年前建造在洛阳城东七里涧上的旅人桥。

旅人桥亦名七里桥,它始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晋书·武帝纪》载:“泰始十年冬十月,立城东七里涧石桥。”这是旅人桥始建的准确时间。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说的“出建春门外,崇义里东有七里桥”,指的也是旅人桥。

由全国桥梁建筑泰斗茅以升先生审阅的《桥梁史话》中是这样写的:“晋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建造于洛阳七里涧上的旅人桥是已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石拱桥。”这里所说的建桥时间比《晋书·武帝纪》中记载的要晚8年,但旅人桥仍为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石拱桥,当之无愧。

但其实,我国建造石拱桥的时间肯定还要更早。

1957年4月,在河南省新野县北安乐寨村出土的一批东汉画像砖中,有一组砖上,刻有一座单孔裸拱桥的图形。桥结构原始粗陋,车马行人都在高耸陡曲的拱背上通行。为了保障安全,当车上桥时,有3个力士用绳索在前挽曳;下桥时,则有3个力士在后面牵制。

这幅图画是极其珍贵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汉朝拱桥的实际形象,还告诉我们,最迟在东汉中期或末期,我国已经有了最原始的石拱桥。

旅人桥是什么样呢?《桥梁史话》中说:“旅人桥是单跨半圆形拱桥。”北魏著名的学者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旅人桥“悉用大石,下员(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奇制作”。这个记载告诉我们:旅人桥是单孔拱形桥梁;拱券比较高大,大船可以顺利通过;该桥建造技艺高超,雄伟美观。

据记载,旅人桥建桥时间6个月,日用工7.5万人,由此就可推知旅人桥是何等宏伟壮观了。建桥工匠们将桥台高筑,旅人桥下有充足的净空,方便大船行驶,大大便利了水上交通。

旅人桥下华丽高大的官船络绎不绝,首尾相顾的漕舫、商船鱼贯而过。“濯龙望如雾,河桥渡似雷。”“向夕风烟晚,金羁满洛阳。”这些诗句正是当时旅人桥热闹状况的生动写照。

西晋时,旅人桥正处于洛阳京城东的繁华之地,是水陆交通的立体交叉处。在旅人桥东一里的地方,郭门开为3道,当时人们俗称谓之“三门”。王亲皇戚、达官显贵、士子庶人,多在此处送去迎归。

旅人桥建筑质量高超,很富有生命力,曾在古代洛阳水陆交通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旅人桥在洛阳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洛阳当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工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又是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除了黄河、洛河等天然河流,还开凿有阳渠等人工运河,漕运极为发达。当时,全国的贡物和大宗货物多靠漕运。因此,建筑跨水跨空的拱桥,以增加桥梁的负荷能力,加速漕运,保证水陆交通畅通,就成为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当时洛阳一带陆上拱形结构建筑技术的成熟与普遍应用,也为建设拱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如,1976年6月发掘的西汉卜千秋夫妇墓的墓道顶部是折线形的拱结构,耳室是拱形土洞,托以小砖砌成的拱券。这都足以说明:拱形建筑技术只有先在陆地上普遍应用,然后才有可能用于石拱桥的建造。旅人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关中地区发生变乱,晋相国、宋国公刘裕,派朱龄石赴长安平定叛乱,并遣朱超石先行慰劳河洛父老,当时旅人桥尚存。朱超石在给其兄朱龄石的信中,曾描绘了旅人桥的雄姿。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重至洛阳,见宫室倾覆,寺塔丘墟,因撰《洛阳伽蓝记》,在该书中也记述了旅人桥,说明当时旅人桥也还存在。

沧桑沉浮,七里涧水早已不复存在,旅人桥也随之绝迹。据调查,其故址在今偃师市石桥村。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