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9月7日 星期

09 翻山越岭的步伐(三)


跨越山脉,要突破自然障碍,也要击败政治对手。

“太行八陉”有井陉,“天下九塞”也有井陉。它又是陉,又是塞。陉是通道(陉,连山断处,又通径,是通道),塞是防守。对于攻方,想的主要是“要道”。对于守方,想的主要是“雄关”。同一个山谷,一攻一守,是一对人文属性。是人文行为赋予了山脉形体以价值。

一般来说,山体本身没有什么经济价值(除非含有矿物),但具有政治、军事、交通价值(后来又有艺术价值)。在守卫一方是屏障,在进攻一方是要逾越的目标。屏障使一些群体得以存活,而逾越则是大地域领土整合必须完成的任务。

太行山内外有着比较复杂的人文关系。一方面,太行山外面的山麓地带,特别是东南方一带,是早期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诞生过不少大小都城。但太行山里侧却是戎狄天地,有另一番景象。山地适宜戎狄活动,他们“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山内的戎狄与山外的华夏,有着很长时期的攻防历史。

戎狄强盛时,可以杀出山地,“暴虐中国”。在北部,戎狄曾越过燕国,打到“齐郊”。在南部,“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郑之氾邑”。(《史记·匈奴列传》)周襄王在外面躲了四年,才在晋国的护卫下回到洛阳。

东周初期,受南夷与北狄两面的夹攻,“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僖公四年),华夏人相当紧张了一回。华夏人最有名的向山内地区反击的是齐桓公的北伐山戎,他率军“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史记·齐太公世家》),大败戎狄。

晋国是被分封在山西南部山区的华夏诸侯国。开始时,晋国势力不大,被戎狄包围,“拜戎不暇”,后来逐步强大,向北方发展。晋国,以及后来拆分出来的韩、赵、魏,逐步统治了山西的大小盆地,实施经济开发,政治稳定。与此同时,戎狄或被同化,或被逼迫到边角地带。赵国则向北持续拓展,直达阴山脚下。

太行山南北绵延很长,在早期历史中,其北段山地中与南段山地中曾有不同的人文发展。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谈到中国北方的两大生态区域,南部主要是农业区,北部则“多马、牛、羊、旃裘、筋角”。这两个地区的分界大体在龙门—碣石一线。龙门就是黄河在山陕南部出山的地方,碣石在渤海岸边。这条龙门—碣石线横跨山西山地,在其中部穿过,然后沿太行、燕山山系边缘折向东北。在太行山的北部山区,是农牧混合经济,有戎狄集团长期存在。直至战国晚期,北部山间仍有白狄建立的中山国,错落于燕赵之间。

秦岭山脉横亘东西,与太行山南部及中条山接近。这些山脉之间是华夏轴心地带,函谷关就在这里。函谷关不是华夷分界,而是华夏自分。洛阳为首都(东周时代),老子从东向西走,是出关。后来长安为首都,于是反过来,从西向东走算出关。

秦岭山脉构成宏观气候分界线,南北两方气候不同,远古以来孕育着不同的人文群体。北方为华夏故地。秦岭南面,西有四川盆地,东有汉水流域,古代各自发达。四川盆地曾有巴蜀文化,三星堆遗址令人惊异。汉水流域乃是楚国地盘,楚君曾自称为“王”,并且问鼎中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